
3月14日,东莞市文联召开八届五次主席团会议和八届二次全委会,谋划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助推文化强市建设。接下来,东莞市文联将团结全市3.2万名文艺工作者立足东莞“双万”新发展阶段,勇做文化强市建设的尖刀连、排头兵,不断推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推动协会共融,提升文艺发展合力
2022年,东莞市文联围绕东莞文化强市建设部署,立足东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联”字为纲,以“铸思想、搭平台、育人才、出精品、强管理”为目的,充分发挥好组织优势,统筹好“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与“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文艺新局面,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文艺力量。
文艺家协会是东莞市文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莞市文联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重要抓手。因此,东莞市文联非常重视下属20多个文艺家协会的建设工作。一方面,通过抓好政治引领、协会创作,推动协会换届、品牌活动开展、协会组织发展壮大等方式,抓好协会组织建设。另一方面,抓好协会服务工作,如开辟文联文艺空间作为协会和文艺工作者的活动阵地、展示平台,为各协会提供集接待、展示、办公、休闲、培训为一体的活动室。
2022年,东莞文艺家协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在出精品、育人才上。据统计,2022年,东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2156项,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其中,市作协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市音协崔臻和创作的歌曲《中国就是中国》、大岭山广播剧《只要祖国需要》获得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队伍建设上,全市33个镇街(园区)共有文艺家协会分会417个,创建活动基地数137个。
接下来,东莞市文联将进一步推动协会、联盟的共建共融,提升文艺发展合力。即要在“联”字上下功夫,推动各协会和各艺术门类打破壁垒、跨界联盟、融合发展。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将重点统筹好美术馆联盟,策划好“岭南艺术季”与“当代艺术季”的艺术展览和“美术馆之夜”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的活动,将“育美东莞”品牌擦亮。
2023年,东莞市文联将进一步“强管理”,强化政治引领,完善考评制度,积极发挥市文联委员会、主席团,及协会主席团和协会主席作用,将责任落实到人到岗,团结引领着19个市级文艺家协会和四百多分会,33个镇街(园区)文联和4个行业文联,3万多文艺工作者,布局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培育名家名师,锻造东莞文艺新实力
本次会议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详细论述。2022年以来,东莞市文联更加注重在“育”字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诗意东莞、喜迎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内名刊名编名家改稿会、冬令写作营等系列活动,承办广东喀什文艺骨干专题培训班,组织东莞市文艺创作骨干人才梅州创作交流孵化培育活动,参与或协办中国文联“时代风尚”等品牌活动,以及指导和督促协会走出去、请进来,让东莞文艺家登上省内外重要舞台,与全国文艺名家交流学习,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也积极宣传了东莞形象。
2023年,东莞市文联将实施文艺名家名师引育计划、“东莞文艺新实力”人才锻造计划,办好“东莞文艺论见”系列活动,开展文艺人才“深扎”行动,抓好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和“劳动者文学创作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加强文艺人才引育留。
其中,“东莞文艺新实力”人才锻造计划主要针对青年文艺人才。按照这一计划,东莞市文联将组建美术青年艺委会,筹备青年美术大展;组建流行音乐协会,为流行音乐增添新实力;组建青年诗歌学会;探索在文艺新兴领域发展协会组织;发挥美术馆联盟、东莞文艺空间、文联礼堂等阵地作用,让能写的有文本扶持,能唱能演的有舞台,能画能书的有展厅,再推向更广阔舞台。
助力文化强市,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
会上还发放了《关于加强东莞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东莞市文联关于聚焦精品人才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
立足东莞“双万”新发展阶段,聚焦精品人才,推动东莞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东莞市文联将营造有利于精品创作和文艺创作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氛围,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为奋力开创全市文艺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的作品保障和人才支撑。
力争到2026年,与东莞“双万”新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东莞市文艺人才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东莞市各文艺家协会、各镇街(园区)文艺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对东莞建设文化强市、加快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图片由东莞市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