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江西新余夏布绣博物馆:华夏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

2021-10-24 18:42:23 来源:

夏布绣博物馆位于新余市城北北湖路与长林路交汇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该馆办馆宗旨是: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开发利用古老的夏布民间刺绣,展示、传承、创新夏布艺术刺绣,以全新的面貌向广大受众者展示夏布绣艺术的魅力。该馆以江西传统的民间刺绣及创新的夏布艺术刺绣和活态传承的传习所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地域民间刺绣之创新,其目的就是要使之真正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浓缩地域特色、推动生态和谐的窗口,成为新余的一张靓丽地域文化名片、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夏布绣博物馆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藏品达1100()。其中江西民间刺绣文物类1000件;艺术刺绣100余件。来源于传世、收购、征集、复制、创作等。该馆作为集历史、科普、艺术为一身的知识宝库,蕴藏着深厚的教育资源,博物馆将这些资源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该馆成为了青年学子的“第二课堂”,为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到教育过程的乐趣。

夏布绣博物馆由江西渝州秀坊艺术总监新余市夏布刺绣艺术研究所所长新余市民协主席江西省民协副主席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级“张小红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張小红担任馆长。

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夏布系苎麻纤维纯手工纺织的平纹布。苎麻,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江西古越先民已有种植,是公认的“天然纤维之王,国际上称之为“中国草”。以其为原料,经肃麻、集麻、绞纱等十二道手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夏布,理化性能优越,宜于长久保存。夏布绣融合夏布自然肌理及水墨丹青的绘画神韵,使夏布绣作品色泽古朴、典雅深沉、绣地的特性和夏布绣特有的刺绣工艺及灵活多变的针法,组成了夏布绣作品独有的语言体系,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独特个性风格。夏布绣既具有自然清新的现代审美,又具有意雅境远的历史追溯,是刺绣史上的首创,华夏艺术园中的奇葩,是欣赏和收藏兼具的最佳艺术品。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为江西民间刺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绣地资源。社会分工又使妇女必需精通刺绣,从小要学习纺纱织布,裁衣刺绣,由此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大量的不知名的民间刺绣艺人,她们凭借质朴的情感,灵巧的双手,绚丽的情趣和丰富想象力,创造了成千上万的民间绣品,以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纳吉祈福、功名利禄、生息繁衍、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张小红,为传承和保护日渐稀少的民间刺绣,足迹遍布江西中西部地区,广泛征集散落在民间的不同年代的古老绣品,探索刺绣的针法、技法、材质,进而了解民俗文化艺术内涵。

夏布绣是以中国夏布为绣地,以材质命名的绣种,俗称“麻布刺绣”。源于北宋,盛于当代。与传统“四大名绣”不同的是,夏布绣属于典型的交叉型刺绣艺术形态影响的刺绣文化类型。在彰显本土文化特征的同时,注重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并加以提炼,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作魅力:粗犷质朴、典雅深沉、针法繁杂, 淡彩晕染,颇具水墨丹青之独特神韵,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夏布绣艺术传承人张小红,少小时受前辈民间刺绣薰陶,几十年间心系刺绣梦想,奔走南北求学深造,凭着对刺绣艺术的挚爱与追求,前承民间精湛绣艺,后开江西艺术刺绣先河,再创新夏布绣工艺与多种针法,将古朴夏布与细腻绣工融为一体,使夏布艺术绣散发出原生、原创的本土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艺术效果,展示出夏布绣艺术独特个性与风格,获得过46项国家级专利。她的作品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中国文化创意金奖等50多项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她所培养的弟子有3名评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8名工艺美术师和助理工艺美术师,她培养了一支有着精湛技艺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个夏布绣产业,树立起夏布绣的品牌形象,填补了江西特色艺术刺绣的空白。她的作品收录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群芳争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等书之中。

当前,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球性共识,随着民俗传统意识的回归,随着传统文化产业的复兴和国内旅游事业的强劲发展,夏布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今的夏布绣,不仅在工艺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在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在“中国梦”的鼓舞下,新余夏布绣的非遗传承人决心要为实现“中国第五大名绣”的梦想而努力开拓,不断奋斗!      

                                                            (露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