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东深圳时装周潮汕系列作品公布,某时尚公司让模特脚踩祠堂八仙桌拍摄宣传照的行为,引发争议。祠堂和八仙桌在潮汕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是潮汕人民追忆宗功祖德、凝聚家族人心的载体。部分网友认为,该时尚公司打着宣传“国潮”的名号,却让模特在如此庄严肃穆的场合做出这样不端庄的举止,实在是亵渎当地传统,不尊重当地风俗。舆情发酵后,该公司发布道歉声明,并下架所有相关作品。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9月21日12时至9月22日12时为周期,以“模特”“潮汕祠堂”“八仙桌”“主办方道歉”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9月22日8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走势分析图
近日,广东深圳时装周潮汕系列作品公布,某时尚公司让模特脚踩潮汕祠堂八仙桌拍摄宣传照,引发网友批评。舆情发酵后,涉事工作室@磁器CHINA发文致歉。9月21日,@白鹿视频发布博文【模特踩潮汕祠堂八仙桌拍照引争议 主办方:郑重道歉,已删除发布内容】报道此事,报道被@福州新闻网、@红网、@凤凰网等媒体转发。#模特踩潮汕祠堂八仙桌拍照引争议#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舆情迅速发酵,达到当日峰值,当日实施传播信息量为685条。此后,舆情热度逐渐回落。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如何看待模特踩潮汕祠堂八仙桌拍照”“模特踩潮汕祠堂八仙桌拍照引争议”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友评论分布图
一是,讨论站八仙桌拍照是否属于不尊重潮汕文化,占比46.9%,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哈呐圆猪:说破大天不就一张桌子么,哪怕天王老子用过餐的,踩就踩了,和尊不尊重文化有啥关系?再说了,本来祖宗、鬼神什么的就属于文化糟粕,不敬也罢。
@孙悟空护卫队:桌子不就是来用的,多大点事,至于上升到尊重高度?是不是文化不自信。
@873287456_sam:如果是在工作室搭建场景,他们怎么拍都属于市场行为,没人会说什么。但是去人家当地的祠堂踩着人家祭祖的桌子搞艺术,就不应该了。还有,潮汕祭祖风气不是落后文化而是地方风俗。人家说不尊重地方风俗,你说文化糟粕,这不是偷换主题么。
@LCJXF:就算是普通桌子,踩上去也不礼貌吧,更何况这还是祠堂里的八仙桌。我记得小时候每次用八仙台拜神,我用手碰一下桌子都会被骂。据说上个月,泰国潮商回潮汕聚会,为了展示最高礼仪,吃饭就是用的这桌子。这公司可好,直接让模特上脚了。
二是,认为宣传国潮的前提是尊重理解传统文化,占比22.4%,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装亖:想赚国潮文化的钱,但是又没文化,建议多了解了解当地习俗再搞时尚艺术宣传吧。
@那一年的未央歌:宣传的前提是理解,这家公司别说理解了,连起码的尊重都做不到。宣传潮汕文化的方式明明有很多种,他们偏偏要选最没品的一个,主要是还打着国潮的牌子,这不是活该被骂。
三是,认为时尚公司道歉不诚恳,占比18.5%,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爱蹦跶的布丁:“潮汕同胞认为不对,那就是错”,听这话好像是人家潮汕人不讲理似的。别说潮汕同胞觉着不对,我湖南同胞也觉着很差劲。
@诶你是怎么回事:这个道歉信只在结尾点了一句,前面还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没看到什么诚意。
四是,认为部分网友反应过度,占比12.2%,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永雏塔菲压压你的1883:我说有些人够了哈,批评可以,怎么还要人身攻击人家模特,这又不是她能做主的,不觉着太过分了么。
@剋剋啊:确实不对,怎么也不能踩桌子,但是有些人劝你嘴下留德,天天逼这个道歉,让那个受惩。因为网爆出人命的事你们看得还少是吧,做人还是善良点吧。
二、舆情评论
近日,时尚新媒体@磁器CHINA策划的潮汕文化时尚大片中,模特在祠堂里脚踩“八仙桌”摆POSE的行为引发了不少潮汕网友的愤怒批评。舆情发酵后,磁器公司发布道歉声明,自述“一直致力于用时尚的方式解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但网友并不买账,有不少网友调侃该公司“宣传文化却不不尊重文化”。
近年来,时尚界纷纷刮起“国潮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国风妆容”“国风穿搭”已经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风尚。各大时尚媒体也纷纷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结合,“新中式大片”在互联网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模仿热潮。“国潮”风之所以盛行,与中国消费者深重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密不可分,国人从“国潮”时尚产品中获得了民族文化的心灵共鸣,在现代时尚中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崭新的光芒,所以才愿意为其买单。归根结底,“时尚潮流不过“国潮”枝末,文化内涵才乃“国潮”根本。
“模特脚踏八仙桌”的照片之所以会引起巨大的争议,就是因为创作者打着宣传潮汕文化的幌子,却对当地风俗民情一无所知;高举“国潮艺术”的牌子,却将其中最根本的文化内涵降级为一种时尚的噱头。这组照片一经发出便惨遭群嘲,甚至引来潮汕网友的愤怒指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靠传统文化与潮流元素简单堆砌出来的“国潮艺术”并不能让大众买单,不尊重传统文化的“国潮”产品更是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当代社会在以新潮名义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时,该如何兼顾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时刻对文化葆有敬畏之心是应有之义。互联网时代,吃“国潮”红利无可厚非,但在吃“国潮”红利之前,要先“做好功课”,深入地理解当地文化意蕴,感受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对当地风俗始终有敬畏之心,力避作品中出现与当地风土人情相悖逆的元素。主动修炼“内功”,提升文化素养是创新之本。快节奏的互联网生态下,流水线式的“国潮”产品俯拾即是,但“脚踏八仙桌”式的产品只会让“国潮”的文化价值大打折扣。创作者只有走近文化、尊重文化、理解文化,不断修炼“内功”,才能创作出能够经受住检验的“国潮”作品,即使大浪淘沙,也能历久弥新。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