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上
我有三千吨的海水
有万里的山河和辽阔的日月
只是当别人说起你时
我忽然觉得
我骄傲全无,两手空空
——南海巡航写记
这首名为《在海上》的诗歌,是“面朝大海,心向未来”2022深圳海洋诗歌季——“在海边,写给未来的诗”全民写诗征集活动的投稿作品,作者田海涛是一名军校教员,这首诗是他在海上执行任务时所写。
据田海涛描述,这首诗的创作是在一个午后,大海之上,赤烈的太阳直射,站在船头,张开手臂拥抱海风海浪,拥抱舒爽和浩荡,像是一路航行劳累后的大海馈赠。
田海涛说:“诗歌对我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更准确地说,大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喜欢写辞藻浮华之句,只写内心,写生活,写周围的战友,我有两百首海之诗,内心常怀万顷碧波。”
此次写诗征集的评委蓝蓝也给予了这首作品很高的评价:“这是一首以小博大的爱情诗短制。其精彩在于用万顷大海、无限辽阔的山河岁月与心中挚爱两相比较,并使前者黯然失色。本诗简洁精炼,结构奇异,情感浓烈而动人。”
据悉,“面朝大海,心向未来”2022深圳海洋诗歌季,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为你读诗”独家策划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特别支持,深圳地铁集团、深圳巴士集团、深圳东部公交、深圳机场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移动电视频道共同呈现。
“在海边,写给未来的诗”是本届海洋诗歌季全民写诗征集活动的主题, 征集于6月8日世界海洋日当天正式启动,6月30日结束征集。短短23天时间,12063位来自20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朋友参与其中,创作了属于自己的诗篇。这其中,有医务工作者、教师、教员、律师、退伍老兵、农场经营者、家庭主妇、罕见病病友,还有不足3岁的小朋友。
和田海涛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专业的写诗人,但因对海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向往,对生活有着最质朴的热爱,把心之所想,用文字书写下来,便创作出了一首首真挚、动人的小诗。
“我收拢海的波纹,涂抹天空”,获奖者之一的杨映红, 在云南丽江经营着生态农场和酒楼,平时热爱写诗和文学创作,同时她也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当天,演员张震倾情朗读了这首诗歌,并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为你读诗”发布,诗歌中“自然与人境交织互释”的神秘与浪漫令无数听众与读者沉醉其中。
《尺水可兴波》也是获得了诗歌评选组委会一致好评的作品,“个人生活的狭小和宽广始终是相对的,魏金柱敏锐地在无限和有限的交叉地带找到了缝隙,也让他的小诗有了特别的立足之地。”
作者魏金柱是一名罕见病患者,因身体原因,并没有机会走出西北,见一见真实的大海,但他心中有“海”,也曾在内心不断描摹海的美丽与壮阔。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在学习诗歌时曾遇到瓶颈,但我的老师刘天文鼓励我坚持创作,虽然生活空间狭小,身体限制了自由,但只要坚持,尺水可兴波。”
是光诗歌公益组织700多位写诗的孩子们也参与了创作,不乏充满灵气、童真的诗作,让人眼前一亮。
杨子铭是一位8岁的小朋友,在他的想象中,大海里可以看到太阳、星星、月亮,里面还有鱼、虾等许多小动物。他说:“大海像极了我们那颗学会包容的心,不论是开心的、难过的,还是愤怒的,都要学会去接纳一样。”
项目的共同写诗人之一,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十分赞许孩子们的创作,“我觉得我们对小孩有一个误区,以为他们年纪小不会写,但恰恰小孩子比较纯真和本色,他们表达的句子反而是非常独特且奇特的。所以小孩来参加诗歌大赛,不仅是对他们的美学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诗心、审美和感恩,对我们大人的创作也是一个补充。大人小孩一起参与进来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本次诗歌征集的评委之一,诗人李元胜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本次海洋诗歌季征集到的稿件,犹如中国当代诗歌现场的一个生动的横截面,我们不仅能看到海洋时代所造就的激情和瑰丽想象,也能看到中国青年诗歌的新的进展,能看到又一代才俊雄心勃勃的诗歌实验和语言冒险。时代所跨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及时更新的写作与之匹配,让我格外欣慰的是,在稿件中我不止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写作。”
项目的策划方代表——“为你读诗”联合创始人/CEO张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征集活动,远超我的预期。这一万多首诗歌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充满诗意的灵魂,这些真挚、动人的诗作汇成一片蔚蓝的‘诗之海洋’,让被疫情阻隔的我们,彼此紧密相连。这对于‘为你读诗’来说,是慰藉,也是鼓舞,我们希望能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浪漫、美好的诗歌活动,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找寻属于自己的灵魂栖息地。”
除了吸引万余位普通人参与创作外,55位诗人也应邀成为共同写诗人,这其中包括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芒克,日本国宝级诗人谷川俊太郎,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还有年轻的小诗人姜二嫚等。钟芳、徐云芳、李双鱼等10位深圳本地诗人、作家也用诗歌了传递本土声音,为深圳点亮了诗之星火。
让人欣喜的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张震、郎朗、邓亚萍、徐俐、张艺兴,应邀成为海洋诗歌使者,为人们朗读和推荐海洋诗歌作品。
夏泽翰教授表达了他对于海洋和诗歌价值的独到见解:“海洋有着能将历史上的人民和文明与我们共同的未来联系起来的力量,诗歌——被自然奇观所惊艳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有着同样的强大凝聚力。作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语言表达和身份认同的形式之一,诗歌贯穿着每一片大陆上每一种文化的历史,表达着我们共同的人性和共有的价值观,将最朴质的诗句转化为可以催生对话与和平的力量。”同时,他也号召全世界海洋与诗歌爱好者一起写诗,给我们共有的未来。
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当天,“在海边,写给未来的诗”全民写诗征集活动正式落下帷幕,诗歌评选委员会公示了获奖名单与获奖作品。万余首动人的诗作,共同汇成了一片诗之海洋,为这个夏日增添一抹蔚蓝的诗意。
此次项目的承办单位代表——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彭洁接受了文旅中国记者的专访,分享了她们举办“2022深圳海洋诗歌季”的感悟与心得。
记者:深圳市盐田区为什么会选择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举办以“海洋”为主题的诗歌季?
彭洁:深圳是一座滨海改革创新城市,海洋的自由、开阔和包容,滋养着这座年轻的城市,也滋养着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深圳人。
盐田区作为大鹏湾畔的滨海创新城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拥有吞服量全世界第一的世界级单港。盐田临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全力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在全力发展海洋经济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深耕海洋文化,建设海洋文明,服务海洋旅游。
疫情之下,我们需要海包容与胸怀,也需要海的激励与鼓舞。“2022深圳海洋诗歌季”这一项目,把“全民写诗共创”作为切入点,以 “在海边,写给未来的诗” 为主题,倡导人们在心灵之海,写一首诗,寄予未来。这样的主题与形式充满人文关怀,也适合全民参与。
我们希望借此次机会,激励和引导深圳人关注海洋,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和诗意,同时,我们也希望不同城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诗歌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圳)包容开放、充满创意和文化创造力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形象。
记者: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海洋诗歌季项目,为深圳这座城市,为深圳市民带来怎样的改变?
彭洁:本次活动以“面朝大海,心向未来”为主题,以诗歌为载体,依托全民写诗、诗歌漫游城市、未来诗会、海边诗歌论坛与诗歌音乐会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示深圳(盐田)的海洋文化魅力,深圳市民都将深度参与其中。
在结束的全民征集写诗活动中,10位深圳本土诗人,应邀成为共同写诗人,进行创作。在他们的倡导与号召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深圳市民通过“大海诗歌邮箱”进行创作投稿,书写他们对大鹏湾、珠江口、大湾区深沉、质朴的热爱,汇成一首首浪漫的、壮美的、激情的诗篇。
6月至7月,共同写诗人和部分投稿者的诗作,通过为诗歌海报,在深圳地铁、公交、巴士等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展示,为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夏日的诗意。
目前,民众自发举办的未来诗会(全民朗读活动)正在全国落地,许多深圳市民自发报名,参与其中,这也将成为深圳市民诗歌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在深圳落地“海边诗歌论坛”与“诗歌音乐会”,为深圳(盐田)市民带来高品质的诗歌交流活动,进一步丰富市民的诗歌文化生活。
海,见证着深圳的改革与创新,崛起与繁荣。深圳与海之间,有着说不尽的故事,道不清的情谊。
我们希望借此次“2022深圳海洋诗歌季”活动,让更多深圳人关注身边的这片蔚蓝之海,在海中感受包容与开放的力量,加强深圳人与海之间的情感连结,激励深圳人内心深处对于诗意与美好的渴望与向往。
记者:有想要持续举办“深圳海洋诗歌季”的意愿和规划吗?
彭洁:打造深圳海洋文化IP,推动深圳海洋文化繁荣发展,是我们的规划与愿景。
“2022深圳海洋诗歌季”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本次活动在深圳成功举办,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深圳在诗歌文学方面的成就。在传播深圳海洋文化、打造社会主义先行示范的海洋文化新高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希望能够持续积极举办,让“海洋诗歌季”其成为深圳的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