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正值世界动画日,8K国风数字动画《门神》于当天正式发布。该片由北京电影学院孙立军执导,多家单位联合摄制,以8K超高清视频技术还原传统年画风格,创新融入京剧韵律和程式化表演塑造动画人物。该片是业界首次采用8K拍摄、虚实结合手法推进剧情转折,影片从选材、叙事、主旨及艺术表达皆以浓厚的东方美学和传统哲思为底蕴,借助前沿技术与文化元素相融合,传递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融合传统年画与京剧艺术 做好文化创作的“总编剧”
基于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及历史文化,《门神》以秦琼和尉迟恭为创作主角,摒弃热门动画形象,独辟蹊径选择家喻户晓且群众文化基础较强的门神形象,以动画的夸张手法结合现代审美元素设计而来。影片延承传统艺术形象和年画风格,色彩、衣着、表情皆保留了年画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习俗的代表,门神蕴含着民间对祖国恒昌、四方安定的美好向往,大门两侧的年画贯穿整部影片场景,红色的背景氛围符合人们新年张贴门神年画的传统习俗以及中国大众对红色的偏好。影片在人物设计和动作韵律上,创新融入京剧元素,人物的红脸、眉毛、胡须皆以京剧脸谱绘画为依据设计,服务于角色的性格塑造和情绪表达,服装和靠旗等更是高度还原戏服样式,以京剧唱腔和鼓点伴随人物的行走和打斗场景,为影片增加了极强的戏剧性和节奏感。
融合文化内容与技术表达 做文化创新的“总指导”
技术更迭推动着创作的齿轮,不断开创新体验。《门神》采用的8K高超清视频制作技术对画质细节要求极高,在创作中细到人物铠甲上的每个甲片,都需要精细处理才能够呈现最佳视觉效果,不仅考验绘画和视觉创作功底,更考验画师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和把握。
当前动画市场更加偏好三维立体效果,但是《门神》仍然采用了二维制作技艺,人们对于门神年画的传统认知更偏向平面化,二维动画显然更贴合这一基础印象,作为平面艺术的动画延伸,反而比三维视觉更能够增加代入感。在摄制方之一“盛世顺景”的创作中,不乏高新前沿技术应用,但是创作团队仍坚信,技术是文化的表达载体,文化是技术的呈现方式,动画创作不应一味追求炫技,而应该与文化内容相适配、相融合。
在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下,《门神》的创作也为8K技术提供了文化属性较强的内容支撑,促进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借助技术应用,《门神》呈现出符合新时代审美体验和价值传递的观影效果,为传统文化打造“新形象”,这也是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融合传统精髓与现代叙事 做好时代文化的“总导演”
影片虽遵循传统历史和民间文化基础,但《门神》在人物性格和叙事上皆实现了重要创新,大胆突破了传统思维,为人物赋予新的性格和背景。故事从一片落叶引入,进展至两位门神大打出手,结合京剧表演和诙谐风趣的情节刻画,一改门神沉闷严肃的传统印象,令人眼前一亮。结尾处创新采用现实人物8K实拍手法,与动画的虚拟世界相结合,打破传统动画创作思路,带领观众由虚入实,推进故事转折、揭露人物结局,同时寓意着动画传递的价值精神最终也会指向现实。整部影片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技术的巧妙融合,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层的受众喜好,以现代艺术全新演绎民间哲学,影片主旨强调两位门神团结一致才能和谐共生,既彰显“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传统哲思,又映射当下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的时代精神号召。
为进一步推广8K动画制作技艺,本次发布会同时启动《8K动画制作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归口管理,北京盛世顺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数字影视动画创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动画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国际动画艺术研究院、石景山区影视家协会、北京影视动画协会共同发起,旨在为行业创作提供规范性参考,推动8K动画创作健康蓬勃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更专业的实践指南。同时,以上单位还正式启动下一部8K水墨动画影片《暮归》项目,以中国著名画家黄胄创作的小毛驴为主角,继续开拓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图为发布现场及与会嘉宾合影,由北京电影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