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0日晚,为期14天的“台湖明月光”影偶主题夜暨2020北京(台湖)影偶艺术周在北京市通州区台湖公园启动。
北京(台湖)影偶艺术周由北京市文联,通州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是“台湖演艺小镇”的品牌活动,致力于搭建国际影偶艺术交流平台,促进影偶艺术传统与现代的融通。自2018年创办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受到大小朋友的欢迎。
神奇的帐篷剧场
开幕式现场,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汤一原表示,北京(台湖)影偶艺术周的创办为台湖演艺小镇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搭建了对外展示平台。他同时评价,今年艺术周线上形式的探索,势必让艺术周在品牌建设和影响力方面再上台阶,为打造“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台湖演艺小镇贡献更多智慧。
“北京(台湖)影偶艺术周创办的初心,即打造一个展示世界影偶艺术多元形态、探讨并助力中国影偶艺术传承发展的平台。期望通过艺术周凝聚、带动一批影偶艺术工作者、专业院团、艺术院校,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强调。
福建省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的木偶戏表演
北京皮影剧团表演《水漫金山寺》
开幕式结束后,精彩演出马上开始。这是一场完全由皮影戏、木偶戏组成的专场演出。来自中国各地的8家专业剧团会聚于此,带来了各自最经典的剧目。晚会舞台设定在绿意盎然的“白菜星球”上。“白菜星球”是今年的艺术周主视觉,以“中国原产、历史悠久、朴实无华”的特质代指古老的影偶艺术,取白菜层层包裹的形,象征今年艺术周“融”的主题,即追求多元共生的影偶艺术形态。演出通过B站、优酷、央视频等平台同步直播。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木偶戏《斗鸡》
唐山演艺公司皮影剧团带来的《打狼》
如果您还在考虑国庆假期如何度过,来台湖小镇看演出吧。10月1日至7日,在艺术周主会场台湖公园内,主办方设立了5个开放式帐篷剧场,作为临时演出场所。一周时间里,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唐山演艺公司皮影剧团、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华阴老腔“喜民班”等10家剧团将在这里为观众带来经典折子戏,进行共计175场的滚动演出。演出之外,现场还设置了皮影、木偶的互动体验区。其间,韩非子剧社将开展70场趣味工作坊,让观众看完演出后能上手体验,了解皮影和木偶的制作流程,并学习如何操纵影偶进行表演。
相较往年,本届艺术周新增文化市集,北京糖人、糖画、泥彩塑兔儿爷、彩塑脸谱等非遗项目以及文创、潮玩产品将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游园体验。
“有戏好好说”
10月2日至12日,一场由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主持,11位戏剧评论家、编剧、导演等行业专家作客的“有戏好好说”直播导赏栏目将在B站独家开播。为观众带来英、法、韩、荷兰、秘鲁、西班牙、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12部精选剧目和10部国内力作的限时展播:漳州布袋木偶戏《李逵负荆》、中国儿艺新偶戏《叶限姑娘》、英国童话戏剧《小格林故事集》、秘鲁肢体偶剧《从蓝色开始》、意大利艺术家别具一格的脚戏、莫斯科国家木偶剧院的大制作《梦乔森男爵》……
保加利亚偶戏《西西弗斯》
意大利脚戏
英国《纸偶嘉年华》
这些作品,不管内容题材还是表现形式都各有特色,充分体现了影偶艺术的丰富多元,也契合了今年艺术周的主题——“融”国内外、“融”传统与当代、“融”影偶与戏剧。
10月14日,作为艺术周压轴活动,“影偶大家谈”学术论坛定于繁星戏剧村五剧场举办。届时,国内影偶艺术代表性从业者、专家学者将以“影偶艺术的机遇与挑战”为总议题展开两场学术论坛,共话新形势下影偶艺术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和突破可能。
“我有拿手戏”
《我有拿手戏》纪录片截图
10月7日至14日,由组委会策划、制作的《我有拿手戏》系列纪录片将陆续上线B站。北京皮影剧团团长路宝刚、扬州木偶剧团团长戴荣华、泰山皮影国家级传承人范正安、陕西华县皮影雕刻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汪天稳、华阴老腔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张喜民、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艺术总监王磊、中央戏剧学院偶剧戏主任胡万峰7位皮影、木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将从各自的从艺经历和创作理念出发,带领观众深入中国影偶艺术,从不同切面还原其多元形态和生存现状。
巴西艺术家尼娜沃格尔的特邀工作坊
纪录片之外,10月13日,一场来自巴西艺术家尼娜沃格尔的特邀工作坊将于在B站与观众见面,艺术家从以《仲夏夜之梦》为灵感创作的短剧为例,讲述木偶配音技巧。14日,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馆长任华化身讲解员带领观众线上观展,从陕西皮影的造型之美开始,讲述自己的收藏、研究之路,深度解读皮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陈宁为赞助百场义演的企业和志愿团队授旗
为了让影偶艺术服务更多人群,本届艺术周延伸出一项公益活动——戏剧影偶百场义演。活动在部分热心公司赞助下,志愿参加义演的北京皮影剧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唐山演艺公司皮影剧团、华阴老腔“喜民班”、韩非子剧社5家剧团将在接下来的一年下沉至京津冀的社区、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等,持续进行100场公益演出,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图片由北京市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