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7日,由江苏省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站、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承办,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协办的“青春送暖 福至万家——‘苏馨苏福过大年’青年党团志愿服务活动”在苏州火车站启动。
群众现场体验拓印“福”字
当天上午10点,苏州火车站南侧候车大厅内,一片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大展宏兔”“兔年大吉”“春运暖冬行动”背景墙前,不少候车旅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展示区,周女士正陪着儿子拓印木版年画,几分钟后一个“福”字跃然眼前。周女士说:“在候车大厅看到这么多的苏州元素、江南文化,感觉很温暖、很有仪式感,是新一年最美的遇见,我们要把这份祝福带回安徽老家。”
志愿者送“福”
本次活动以“崇文乐游惠万家”为主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呈现出浓浓的苏式年味,温暖了旅客的回家路。现场,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从年画中选取“福”字等经典元素进行呈现,并推出门神形象对联、“一团和气”口罩等文创,打造苏式年味车站。活动期间,旅客还可以体验印制年画、参观小型年画展、许愿心愿墙等环节。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团支部书记顾勤介绍,希望通过旅客亲自拓印,把苏州特色福字,带往全国各地;同时,现场还设置了全国18地年画的展墙,让大家在苏州就能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年味。
此外,来自文广系统、团市委及火车站的50余名志愿者现场兵分多路,向乘客发放春节对联、新春小礼包等文化年货,给乘客拍摄全家福等志愿活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花友祥说:“青年志愿者主动投身新春特色文化志愿服务,将关爱送到群众手里、心里,让乘客带着浓浓的新春祝福回家,助力乘客过一个祥和、平和、幸福的年。”
2023群众文化新春惠民主题系列活动海报
尤值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作为众多新春文化活动中的一项,拉开了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群众文化新春惠民主题系列活动的序幕。
2023年兔年新春即将来临,在春运开启至元宵节期间,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文化馆)将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主题,通过举办共5类14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展览、演出、公共教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系列群文活动,营造浓郁节日氛围,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凝聚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民俗节日特色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通过举办全国年画展、民间民俗手工艺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传统年画基地等的阵地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民俗节日特色,讲好中国故事。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将举办“古版新韵·开门大吉”2023中国十八地传统年画联展。联展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二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届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十八家年画的代表性作品将集中展示,这样规模的传统年画联展十分罕见、意义重大。再如,品苏·艺生活——2023“工巧迎新”民间民俗手工艺体验系列活动,将聚焦市民家庭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传统民俗现场体验需求,将传统民间手工艺与“文化惠青”相结合,吸引青少年在节日期间走进文化馆参与民俗现场体验活动。
线上、线下“双引擎”,突出“江南文化”内涵
2023年春节期间,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各文化场馆将照常开放。通过组织群众文艺团队,联合专业文艺院团、民营演出团体,联动区县文化馆,举办“欢声笑语过大年”“艺往情深”“爱乐之声”等系列专场演出,吸引群众在节日期间走进文化馆,同时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进基层送文化服务。演出剧目既有独具“江南文化”特色的滑稽戏传统剧《苏州两公差》《祝枝山大闹明伦堂》、多媒体情景音乐会《运河·苏州》,也有深受青年群众喜爱的海派爵士音乐会、滑稽戏《又见炊烟》、新春相声小品专场演出。
系列活动将采用“线上+线下”的“双引擎”模式。通过在“苏州群文”微信公众号、“文载苏州”喜马拉雅等数字平台开设专栏,开展文艺演出视频直播、“云”上艺术导赏、“云”上民间歌舞、民族音乐展演等线上文化活动和服务,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可看、可听、可读、可学、可用的文化文艺资源。
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志愿服务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志愿服务送关爱,文明实践树新风”主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各有关单位组织青年党团员于春运期间在苏州站候车大厅开展青年党团志愿服务。例如,“青春送暖,福至万家——‘苏馨苏福过大年’青年党团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新春氛围营造、文化艺术展示、互动体验、新年百姓心愿墙、发放新春小礼包等方式开展新春特色文化志愿服务,让春运期间离苏、返苏群众充分感受年味,将文化关爱送给群众,以真情服务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苏馨苏福过大年”青年党团志愿服务活动合影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