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绍兴造 非遗潮

2021-11-28 20:05:16 来源: 文旅中国

图片



他用50年做了1000多艘乌篷船,这很绍兴


"


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乌篷船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无法考证,但800年前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清·袁枚诗《过剡溪水急不能上》也有“乌篷船小沙石横”的诗句。乌篷船和乌毡帽、乌干菜并称“绍兴三乌”,是于越先民历来崇尚黑色的明证。


"


乌篷船制作大师与乌篷船的故事


「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泰戈尔



造船师傅,对绍兴人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词语。绍兴人靠水吃水,老一辈人捕鱼、修补船只少不了他们。一块木材,经过裁剪、打磨、铆钉、刷漆等多道工序,成为一艘“技巧”与“人工”完美结合的乌篷船。


在这风和日丽的一天中,让我们一起走进绍兴乌篷船制作技艺传承人钱寿堂的工作室,听听乌篷船制作大师与乌篷船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将在官方抖音号“遇见绍兴上同步推送,敬请关注。


点开视频,跟着钱老师一起走进乌篷船的故事吧~


钱寿堂从14岁开始学做船,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


戴着乌毡帽,手上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伤口,穿着一身工装,笑起来很腼腆很朴实。第一次见面,钱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是地道老绍兴人”的印象。


年近七旬的钱老师说起一开始学造船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我这个是祖传的手艺,从记事起就看着太爷爷做船,后来14岁开始我也跟着学做乌篷船。说实话挺苦的,需要寒暑不惧,节假无休。”


从14岁学艺到现在,钱寿堂也曾多次想过换行当。但每每有放弃的念头时,就会想到七代的手艺要终结在自己这里,不免觉得愧疚。于是这一坚持,就是风雨无阻的五十多年。



“现在绍兴手工做乌篷船的师傅就剩十多人了,大部分还是在则水牌。”多年造船经验累积的高超技艺,让他成为当地造船行业的翘楚。


时光飞逝,几十年一晃而过。四季更替,时光轮回,钱老师经历了很多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对乌篷船的热爱。


“我要一直做乌篷船,做到我不能做为止。”在镜头前,钱老师这样对我们说道。


我们去的时候,钱老师正在将一艘做好的乌篷船送出去,而在一旁的工作棚下,是一艘正在精心打磨的船架子。


钱老师告诉我们,他做的船被送到了各个景区,东湖、柯岩……甚至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人跟他定制绍兴的乌篷船。


“我要感谢鲁迅,因为他在文章里多次提到乌篷船,是他帮我们绍兴把乌篷船好好地又宣传了出去。”



对于这份坚守了五十多年的造船事业,他的心头一直割舍不下。“我希望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帮帮忙,帮忙把乌篷船发扬光大,不要让这门手艺在我手里失传。”


行业日渐凋敝,已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他们这一代的坚守,将不仅是一门手艺的简单传承,也将是绍兴文化的千年延续


乌篷船制作技艺传承已久,有其本身独特的含义


一直以来,乌篷船就是绍兴一个独有的文化符号,它曾经影响着绍兴人生活的每一处角落。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演变,汽车也代替了乌篷船,乌篷船也从必需品变成了装饰品。


▲非遗研学游-乌篷船制作技艺学习


尽管乌篷船地道使用不再是日常所需了,但乌篷船仍旧与每个绍兴人心底深处最美好的记忆绑定在一起。


倘若得了空,摇着乌篷船去看一场社戏,在欸乃的摇橹声中和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清风徐来,这就是最惬意的事。


当清亮的河水,把两岸的屋舍摇得越来越密,摇得河道越来越窄,从头顶掠过去的石桥越来越短的时候,就摇到了绍兴。


© | 傅金可

鲁迅在《乌篷船》一文中写道: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至。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日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


月夜水乡社戏,鲁迅舅舅家的皇甫庄村,拍摄于1985年 © | 陈晓

乌篷船是越文化律动的水上精灵,是水乡绍兴的典型代表,但随着其交通、捕鱼功能的逐渐丧失,乌篷船制作与划行技艺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如今绍兴正在加大以乌篷船为载体的水上旅游的开发力度,期望借此将这项技艺有效地传承下去。

绍兴乌篷船乘坐指南


看过乌篷船的故事,不知道没坐过乌篷船的朋友是不是很想体验一番呢?在下面这些地方可以体验到乘坐乌篷船的乐趣哦:


东湖景区
SHAOXING
看鬼斧神工的崖壁


东湖坐乌篷船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水乡江南的别样风景。


地址:绍兴东湖景区


八字桥街区
SHAOXING
中国最古老的“立交桥”


© | 胡卓君

坐乌篷船去感受最低调纯粹的原生态绍兴水乡生活。


地址:八字桥乌篷船码头


城市广场
SHAOXING
记得从乌篷船码头上船



南线主要景致是仓桥直街,而北线则是更深度的本土体验选择。两种风情不一样哦。


地址:城市广场乌篷船码头


鲁迅故里
SHAOXING
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想从水上看看吗?


地址:鲁迅故里乌篷船码头


柯岩风景区
SHAOXING
这里有鲁迅笔下的鲁镇


小红书@粥不甜

这里有根据鲁迅笔下1:1还原的鲁镇,瞬间穿越到书中!


地址:柯岩风景区


书圣故里

sHAOXING

绍兴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

小红书@Scarlettop

坐乌篷船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惬意又自得。


地址:越城区书圣故里游客中心


安昌古镇
SHAOXING
一路吃吃吃


@Encyclopedia

傍晚坐上乌篷船,和船老大话家常,感受古镇的烟火气,太舒服啦!


地址:柯桥区安昌古镇乌篷船码头









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雕琢,总有一脉相通的基因。在绍兴这个拥有数千年文化的小城里,有许多拥有着匠心的匠人,他们都以传统理念为内核,以当代工艺为表现,在细节处绽放千年精粹的魅力。



留言福利


文末参与我们的留言互动

#我与乌篷船的小故事#

我们还将在所有留言故事中

选取2位最走心”的粉丝

送上绍兴乌篷船——的模型一份

截止时间:11月16日15:00




作国礼相赠的绍兴传统工艺,才是最潮艺术范儿


"


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

聪明的绍兴人,凭着智慧衍生了代代相传的绝技。在他们的手上、心里,传承着千百年的民间技艺,上演对生活的热情和执着,让生命变得鲜活而值得留恋。


"



春意暖,露水残,风微微带霜,酒入肠,愁空转。醒来他乡,又何妨。在著名作曲人方文山词句里的意境之婉约,句句都藏着绍兴黄酒的独特韵味。


作品名称:《撸起袖子加油干》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俊


在酒乡绍兴,花雕酒拥有独特的精美外表,生动的五彩雕塑装点着酒坛,使酒坛忽然间有了生命力,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绍兴花雕的世界”感受绍兴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在官方抖音号“遇见绍兴”上同步推送,敬请关注。





绍兴花雕的制作工艺可谓历史悠久,兴于明,盛行于清。

清代梁章钜的《浪迹续谈》中记载“最佳著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

晚清:我国古代历史典故的人物画像相继出现在花雕酒坛上,这大大开拓了花雕酒的应用范围。一些靠绘制酒坛度生的民间画工也开始出现,不少酒作坊也经营起花雕生意,有的还辗转外销至东南亚。

四十年代初:绍兴鹅行街的黄阿源借鉴庵堂油泥堆塑彩绘装饰技艺,别出心裁地运用到花雕酒坛上,迈出了花雕装饰与浮雕造型相结合的第一步。 

五十年代后期: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一度受到冷落的花雕重新复苏,此时的花雕,已将花雕的彩绘平面,改为人物油塑浮雕,然后上漆着色。整个酒坛的表现手法,以油泥堆塑为主,沥粉装饰为副的艺术形象,真正开了花雕用“雕艺”的先河,令人耳目一新。

七十年代后期:绍兴花雕春风再现。以徐复沛为主的艺人,挑起了花雕创新的大旗,他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在色泽上,他走出了传统的大红大绿的单一装潢色块,创出了以金、红、黑三色为主的响亮基调,使古越的传统地域色泽与人物的历史背景相互辉映,从而使古老的绍兴花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八十年代以后:绍兴花雕得到不断发展,并被列为我国政府的国礼。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央视热播剧《女儿红》剧照


在越地,人们习惯聘请民间花雕艺人在陪嫁的器物上髹饰花纹,用以美化宣扬、烘托气氛。绍兴民间将这些为婚庆用品作装饰的民间花雕艺人称为“花雕师傅”也称“画花师傅”。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是历代花雕艺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用料讲究,工序复杂、制作精良。一坛花雕酒从粉刷、打磨、上漆、粉本打样、沥粉、油泥制作、堆塑、上漆、彩绘到包装......前后数十道工序,多个关键工艺点。



油泥堆塑和上色彩绘是两道关键工艺,花雕艺人以自行配制的油泥为原料。在坛上进行手工堆塑雕刻造型运用捏、堆、刻、雕、画、塑、抚、理等手法技艺,一幅“堆塑成形,刻画传神,抚理有韵”的立体浮雕作品便呼之欲出。



彩绘则多以油漆为主,辅以油画颜料进行着色,用途方便,色泽鲜明。这一工序考验一个人的,绘画功底及对色泽的运用与把握,制作1000ml工艺花雕酒坛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不仅需要制作人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审美趣味,同时也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与毅力。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俊


绍兴花雕工艺是历代花雕艺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总结与提炼,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绍兴花雕制作工艺”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是绍兴花雕所带有独特的中国特色文化让它成为国礼馈赠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日本天皇、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国元首。


作品名称:《绍兴十景图》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茹水平


作品名称:《八仙过海》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岳龙


作品名称:《武松打虎》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吴金荣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这门传统手艺,正在现代化的今天闪耀着自己独有的光芒,相信在与时代的交融传承中绍兴花雕技艺一定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把绍兴的山水画在了蛋上




"


绍兴画蛋源于我国古老的蛋俗文化,蕴含卵生神话、祥瑞之物、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辟邪禳灾等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传统概念。传承了历经千百年的民间民俗礼仪,是绍兴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品。


"

画蛋大师与画蛋技艺故事



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金秋时节,人生百味。在这迤逦风光里,让我们一起走进绍兴画蛋传承人王立导的家中,听听画蛋大师与画蛋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将在官方抖音号遇见绍兴上同步推送,敬请关注。


点开视频,跟着王老师一起走进画蛋世界吧~


王立导从15岁开始画蛋,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年近八旬的王老说起一开始学画蛋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我是15岁开始学画蛋的。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因为我个子小,母亲担心我找不到工作,就让我跟着家附近的一位老先生学画。”王老一开始是以画蛋为生的,画了七八年以后,当时国家要发展工艺品,绍兴外贸的有关领导看到他的作品,就让他筹办了红卫工艺厂,专门生产画蛋。


时光飞逝,几十年一晃而过。四季更替,时光轮回,王老经历了很多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对画蛋的热爱。



退休以后的王老重新又开始画蛋,我们去的时候,王老桌子上还放着未完成的蛋画。


“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手也发抖了,没办法画了。”王老向我们解释,因为年纪的原因,现在画蛋的效率变低了,很多本该早就完成的画都还没有完成上色。



在王老的家中,我们见到了他珍藏了50多年的作品。虽历经风霜,蛋壳上的画面却依然如新。


王老告诉我们,画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用的是中国画里面的工笔画,精巧,精致,优美,比较讨人喜欢。一个就是“”,蛋蕴含着吉祥的意义。画的技巧比较高,需得下个十年五年的苦工,才能画得出来。



画蛋的题材也相当丰富,有画山水者:春夏秋冬,风晴雨雪,蕞尔之间,写千百里美景;有画鱼虫花鸟百卉瑞兽者:绮丽纤美,雅逸秀丽,小中见大,精雅耐看;还有百虎图、百子图等精品者:在一只蛋壳上画就一百只老虎,或一百个在嬉闹的小孩,个个神态各异。


王老家中保留的作品大多都是绍兴山水、绍兴水乡等,“我想把绍兴发扬出去,让别人都知道我们绍兴”


图片

王老师正在传授上色画点的技巧


对于这份曾经的画蛋事业,他的心头一直割舍不下。“眼看这样凝聚着浓郁人文色彩的民间文化瑰宝马上就要失传了,实在遗憾啊。”王老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将“画蛋”这份事业传承下去。

画蛋技艺传承已久,有其本身独特的含义


绍兴画蛋,是在禽鸟蛋壳上施艺作画的一种民间工艺,源于我国古老的蛋俗文化。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仙——盘古氏,就孕育在如一个巨大卵蛋的浑沌天地中。


蛋文化包涵着传宗接代、繁衍子孙、诞生之意,亦包含新生、萌芽的祥瑞之情,是古越大地悠久的乡土民俗文化,展示着传统越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片


隋朝《玉烛宝典》载:“古之豪家,食称画卵。”清代的《慈闻琐记》曰:“越俗,生子三日……最重花鸭蛋,或彩画,或剪五色纸作花粘之,分贻戚友。”清代初期,画的是简单的花鸟鱼虫和十二生肖;至中后期,才在空蛋壳上彩绘成为工艺品。


图片


绍兴画蛋历史悠久,但作为一种工艺美术产品,难考其源。现仅知十九世纪中期,绍兴民间广为制作。二十世纪初期,绍兴城内的民间画匠俞飞安、茹竹轩等人从制作到技艺都有开拓性的创新。


图片


为了有利保存,凸现工艺价值,开始将蛋壳表面经多种处理后再作绘画,外面装上玻璃框盒。此后,从花式到品种,从画艺到装潢,不断进行改进提高,日臻完美。产品开始行销国外东南亚、欧美等地。


画蛋通过多种手艺加工制作,成为精美逸秀、意趣浓郁、回味无穷,匠心独运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展现和演绎了绍兴传统美术的观赏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画蛋作品赏析


想要了解更多画蛋作品吗?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跟小编一起去欣赏王立导大师的画蛋作品吧!



图片

图片

双面蛋画《仕女看景》

图片

绍兴山水(未上色)

图片

绍兴风光(未上色)

图片

绍兴水乡(未上色)

鉴湖风光(未上色)

图片

绍兴水乡(未上色)

仕女图

绍兴水乡

仕女图

仕女图

仕女图


绍兴画蛋工艺,体现了一种地域文化,彰扬了地方特种技艺,表现了越地工艺风情。一枚被人们随手丢弃的蛋壳,通过绍兴民间艺人灵巧的双手与智慧,以它为载体,巧思精绘,在方寸之间纵横驰骋,将它变废为宝,创作出许多珍奇的艺术品。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是绍兴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瑰宝。



千份大礼闹元宵!在绍兴赏灯猜谜,领取豪华房券、冷饮券......



常说闹了元宵才算过完年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牵着我

去大街小巷看花灯

长大后

我陪着妈妈重温儿时记忆



每年的元宵佳节

绍兴满城灯火璀璨

万巷人头攒动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

“闹元宵”最热闹的环节!



在灯笼的底部贴上谜语

供来往的赏灯人自由猜谜

过程趣味横生


△仓桥直街


将节日气氛推上高潮

这样精彩纷呈的传统庆典

我们怎么能不“闹”一番?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绍兴元宵节全攻略







● 活动时间:2月25日-3月1日

● 活动内容: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线上“猜灯谜”活动;答对6题以上即为成功,答题成功后获得两次抽奖机会,就有机会领取丰厚奖品哦。





参与线上答题活动即可抽取精美礼品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绍兴文旅发布所有







● 活动时间:2月26日(正月十五) 18:30—20:30

● 活动地点:仓桥直街(城市广场口至人民西路口)

● 活动内容:元宵节当晚仓桥直街街廊将悬挂灯谜800张,供市民和游客赏花灯、猜灯谜,持答题券猜中8条灯谜以上者,可获得仓桥直街相关商铺15元消费券一张,当晚消费使用。(偷偷告诉你个小秘密,扫一扫现场二维码关注“绍兴文旅发布”,回复关键字“谜底”即可获得提示答案哦)



● 此外,元宵节当天在活动现场放置的卡牌中,找到我们的吉祥物“师爷与兰小白”,集齐6张贴有吉祥物卡牌的照片分享至朋友圈,即可额外获得五丰冷饮兑换券一张,现场即可兑奖。(限量100份,先发先得,领完为止。每人仅限领取一次)


△找到吉祥物后一定要记得打卡拍照哦





△鲁迅故里


△八字桥

△世贸广场


△绍兴非遗馆喜越灯展

此外,在绍兴古城大街小巷
也陆陆续续挂起了红灯笼
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25日-26日期间
在绍兴各大景区、酒店
抢红包、一键游览全市元宵活动
这些“隐藏惊喜”

等去你发现哦


摄影:朱江峰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编辑整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

图片



责编:张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