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会上获悉,继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特色文化保护实现新发展。在大昭寺等四座重点寺庙设立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分馆、非遗馆、古籍馆的三馆建设。完成布达拉宫等古籍普查5700余函、修复299叶藏文古籍。完成《西藏自治区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调查登记277处石窟寺(摩崖造像)。西藏全区各类文物点从4277处增加到446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从1987处增加到2373处。

2022年西藏组织实施“高原大考古”工程,开展31个文物考古调查、发掘、评估及研究项目。切热遗址、玛布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考古发现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公布。组织实施“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申遗文本编制工作。成功打造第二批“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21家。非遗工坊建设规模持续增长,151家非遗工坊实现就业6000余人,实现增收近2亿元,83家非遗工坊入驻互联网平台,开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天地。
2022年,西藏大力实施了文艺精品工程,新创千部高质量优秀文艺作品任务超额完成。大力实施了基层文化阵地建强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进寺庙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先后完成投入1.6亿元,完成100个村级群众性文化示范基地巩固提升。举办线上线下各类培训600多班次,培训各级文化业务骨干达10万人次。大力实施了文化传播交融工程,圆满完成与贝宁的部省合作计划,依托各地文艺展演和非遗活动开展“文化西藏”系列直播160余场次,建成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昌都段)文物数字化展厅。大力实施了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全区10万文艺大军完成文化惠民活动10万场次,惠及人次超3000万。

首届西藏文化艺术节上《八廓街北院》演出剧照
2022年,首届西藏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开展主题文化活动16项,推出各类赛事展演300余场,超万名演员选手登台展示,评出各类艺术奖项82项,通过“造节”“办赛”,在各族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丰富了全区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填补了自治区政府成立57年来无省级综合性文艺赛事的空白。首届文化艺术节筹备短、组织强、实施稳、效果好,是全区文化系统改作风抓落实成效的有力见证,是对全区文化工作的全方位检视,充分展现了西藏文化发展成就,充分展现了西藏文化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为西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光明前景,奠定了基础,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看见了西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护文化、发展文化的坚强信念和坚定决心。
2022年西藏大力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持续推动文化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全年文化产业产值实现63.29亿元。通过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工程,2022年西藏完成了400余件“文化西藏”认证产品上线运营工作,推动15家文化企业入驻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文化企业规模达8000余家,从业人员超7万人,全年文化产业产值实现63.29亿元。
(图片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