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首家本土航空公司将被拍卖。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布龙江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航空”)98%股权将被拍卖。法拍时间为今年9月29日10时至9月30日10时(延时的除外)。目前,龙江航空尚可正常出票,运营暂未受到股权拍卖的影响。
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旗下拥有多家航空公司,构成了各自的航空公司体系。在此之外,一些投入运营不久的中小航空公司飞机数量少、航线少、员工少、营收少,一直挣扎于亏损与营收的平衡线上。情况真是这样么?中小航空公司在负重前行么?这些疑问,由于龙江航空股权被拍卖消息冲上热搜,而再度进入行业热议的视野。
图片来源龙江航空微信公众号
龙江航空带着光环诞生。
2014年年中,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经初审同意筹建龙江航空有限公司。拟筹建的航空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亿元,拟经营范围为哈尔滨始发至国内相关城市的航空客货运输业务。这家航空公司就是龙江航空。
龙江航空的发起人是哈尔滨湘玉金制品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玉公司”),这是一家黄金制品销售企业。当时,海航集团已与黑龙江省签署战略性协议,拟成立黑龙江航空。如果这项协议得到落实,黑龙江省将有两家本土航空公司。
黑龙江航空未知原因搁浅,与之一字之差的龙江航空遂成了黑龙江省唯一本土航空公司。
虽然龙江航空含着“金”钥匙诞生,吸睛无数,但是其湘玉公司的出资经历则如“挤牙膏”。按照获准筹建公示,湘玉公司的出资额为8亿元。据记者获得一份文件显示,湘玉公司先后分三次实缴注册资金,至2016年5月才缴纳足注册资金。
这背后则是频繁的股权变更。截止2019年8月31日,龙江航空股权结构发生过8次变更。发起人湘玉公司已退居第二大股东,持股37%,哈尔滨亚翔航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翔航空”)持股61%,是第一大股东,另由两位自然人股东分别持股1%。
这场法拍官司,同样由股权变更引起。2018年6月15日,金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龙江航空、亚翔航空、湘玉公司及龙江航空当时法定代表人张玉铭签署了《股权投资合作协议》,此后,金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陆续向亚翔航空、湘玉公司及龙江航空支付股权收购款及协议约定的借款合计5.117亿元。因亚翔航空、湘玉公司及张玉铭未按合作协议约定履行相关义务,金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这直接导致亚翔航空、湘玉公司所持龙江航空的股权悉数摆上了法拍台。
法拍也让龙江航空的“家底”曝光:自2017年首飞以来,龙江航空无一年盈利。截止到2019年8月31日,龙江航空资产总额12.34亿元,负债总额 8.22亿元,净资产额4.12亿元。2017年、2018年分别亏损4121.65万元和1.62亿元,2019年前8个月亏损6181.21万元。
龙江航空在今年6月之前,只有三架飞机,曾被行业戏称为“最小的航空公司”。今年租赁了两架,分别于6月20日和7月21日抵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龙江航空机队才扩大到5架。
图片来源龙江航空官网
目前龙江航空的生产经营正常开展,暂未受到股权被拍卖影响。然而,中小航空的生存现状不禁再次为行业所关注:航空运输业是一个重资产运作的行业,具有投入高,运输设备昂贵,运营成本高等特点。中小航空公司运营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多家中小航空公司的股东正为其寻找可靠“金主”,其中,多将“橄榄枝”投向国资,红土航空、青岛航空、瑞丽航空无不如此。
红土航空2015年获得民航局许可筹建,曾为云南昆明长水机场的第6家基地航空,2016年首航。2019年,红土航空从云南“转场”湖南,并更名为湖南红土航空,湖南省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成为红土航空的二股东,持股26%,其最终控制人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红土航空成为湖南首家本土航空公司。在这之前,红土航空是纯民营资本,股权比较分散,2017年获得同程入股并控股。红土航空为国内首家在线旅游企业控股的航空公司。
目前外界尚不清楚红土航空的经营状况,从云南到湖南的具体原因也不得而知,但引入湖南省国资股东,利好在于红土航空注册资本由9.8亿增加到16.74亿。
图片来源红土航空微信公众号
“国资”接手航空公司资产绝非红土航空一家,不少或正在推进中。
8月4日,江苏省无锡市交通集团宣布正式向瑞丽航空启动收购控股权。瑞丽航空于2013年5月获民航局批准筹建,2014年5月开航,是云南首家本土民营航空。据WIND数据显示,瑞丽航空注册资本10 亿元,主运营基地设立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目前,尚不知晓瑞丽航空的经营业绩,不过瑞航空近来的日子不好过倒是真的,“钱紧”现状不容乐观。譬如,2020年5月19日,瑞丽航空被纳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高达1.35亿元;因为未能执行相关给付义务,法律对瑞丽航空法定代表人实施限制消费;由于未能及时提供3000万元保函以及相关飞机租金,遭飞机租赁公司起诉。
据报道,去年底,南山集团与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航空板块收购框架协议》,出售、转让的资产包中最为令人关注的为青岛航空。青岛航空于2013年获准筹建,同年6月挂牌成立,2014年4月首航。经营以来,青岛航空业绩不佳。据腾讯财经报道,运营首年营收2.29亿元,净亏1.72亿元;2017年盈利,营收17.18亿元,净利润4353万元;2018年营收19.89亿元,亏损1617万元; 2019年上半年,营收12.08亿元,净亏损9981万元。
据青岛航空年报数据,截止到5月11日,南山集团为青岛航空大股东。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6日,南山集团作为青岛航空大股东现状仍为改变。青岛航空的“归宿”暂不明了。
文旅行业从业者虞卫峰士认为,新开通的航线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期,但看近三年投入运营的航空公司的亏损业绩不免有管中窥豹之嫌,红土航空、瑞丽航空和青岛航空等中小航空无论从口碑还是服务都算“小而美”,在行业中具有较好品牌口碑,资产均属优质。
图片来源龙江航空官网
据报道,截至目前,全球超20家航空公司破产,分布在除南极洲的其他6大洲。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6月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将亏损843亿美元,净利润率下降20.1%,将是航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
虞卫峰认为,眼下,相比国外的航空业,国内航空业的股权调整要相对更加良性,换“东家”暂不会影响到航线运营,所以,国内中小航空的生存状况要比想象的好很多,并没有也不会出现“破产潮”。因为航空公司资产在国内尚属于稀缺资源,是投资的热土,资金和买家并不难找。再则很多航空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并非是在疫情期间被迫开始,而是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由国内航空业的内在发展和需求驱动。而疫情,对于航空业重组的作用或更多在于催化加速,断不是促使航空公司股权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
虞卫峰另外指出,国资接手中小航空公司,也并非随机,多是出于繁荣壮大本地航空业和实现本地航空公司零的突破。从长远来看,国资接手,客观上促进了国内中小航空公司资源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