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丨向光而生 因你“睛”彩——访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院长詹行楷

2022-08-01 18:06:39 来源: 文旅中国

三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医者初心,为数万名患者带来光明和健康;七次登上“中华健康快车”,将慈善大爱洒满大地;推动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在全国布局32个“亮睛点”,培养150名白内障手术医生,打造几十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团队累计开展22万例白内障手术。

患者给詹行楷院长送锦旗

他,就是詹行楷,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院长、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医务总监、深圳市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30年行医,苦中作乐”

三十年初心不改、矢志前行,詹行楷始终深耕眼科医疗事业,全身心投入公益慈善事业,以赤诚之心为无数人送去光明,让他们重见斑斓色彩。

詹行楷积极参与科研和临床教学,曾获汕头大学医学院“优秀带教教师奖”



第一个十年,詹行楷从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选择留校进入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在门诊、病房、手术室负责一些常见眼科疾病的诊疗,全身心沉浸在眼科诊疗一线,并逐步成长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第二个十年,詹行楷调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工作,个人累计开展白内障手术一万例以上,年仅37岁便通过广东省卫健委眼科主任医师专业资格认证,成为当时广东省最年轻的正高级主任医师之一;第三个十年,詹行楷加入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在香港希玛眼科集团董事长、世界最有影响力眼科人物100强之一林顺潮的带领下,深入钻研眼科医学并学习医院管理,逐步成长为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院长,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专业的管理能力为眼科患者服务。

2004年,“关心是潮流”活动留影

2004年,詹行楷开始涉足公益慈善事业,加入“关心是潮流”农村扶贫医疗计划;2005年起,受国家卫生部指派,屡次登上“中华健康快车”,先后前往云南曲靖、山东德州、四川南充、湖南岳阳、新疆喀什、云南楚雄、云南大理7个站点工作。

“中华健康快车”

“中华健康快车”是中国唯一流动的、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眼科火车医院,由四节火车车厢组成,包括多用途会议室、手术室、病人休息室及医护人员起居室。由于空间有限还需充分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快车上的医护人员都是身兼多职,每天超负荷高效运转。多年来,詹行楷辗转全国多个贫困地区,常常一待就是数月,在这样小小的空间里,为上千名眼科患者送去光明。

“物质的匮乏并没有使我感到落寞或煎熬,我反而特别感激这种紧张而充实的工作,它给了我反复打磨、提升自己的实战机会,我在那样的日子里苦中作乐。”詹行楷说,“唯一的遗憾是长期漂泊在外,错过了儿子的成长阶段,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有愧于我的家庭。”

“无论贫富,都该平等享受光明”

在“中华健康快车”和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的实践中,詹行楷察觉到偏远地区农村人口以及城市困难群众对眼科医疗技术的渴求,遂积极推动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发起长者白内障光明行、扶贫眼科中心、儿童斜视眼救助大行动、小儿白内障救助活动、关爱百万“红马甲”眼健康公益行动、向日葵计划等多项公益慈善项目,免费为贫困视障人群开展眼科手术。

詹行楷为术后患者检查眼睛

晓晓出生在海南省琼中市太平农场,一岁半时就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母亲居家待业、父亲靠打零工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现实的压力使晓晓一家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得知情况,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开通救助渠道,免费为晓晓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晓晓看不见的时候,我们全家都生活在黑暗和痛苦中,是亮睛工程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晓晓妈妈说。

深圳市博物馆79岁志愿者讲解员陈兴增分享了他与亮睛工程的“奇妙缘分”。陈伯患有白内障与翼状胬肉,因每月退休金都用来资助两名孤儿上学,自己的眼疾一拖再拖。亮睛工程的工作人员在一次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的情况,协调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和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对其进行帮扶。詹行楷主刀为陈伯施行了左眼胬肉切除手术和白内障手术。陈伯说:“感谢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他们让我相信爱在这世间环环相扣。”

“这世间最珍贵的往往就是最普通的,空气、阳光和水就在我们身边,却是我们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无论贫富,任何人都该平等地享受光明,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詹行楷说。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

从2004年“关心是潮流”先导计划在广东潮汕地区设置6个扶贫点,到2007年亮睛工程首个“亮睛点”——内蒙古锡林浩特扶贫眼科中心正式成立,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立足全国,与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及医疗机构合作,逐步搭建起覆盖城乡的眼科扶贫网络。截至目前,亮睛工程已在全国11个省建立了32家扶贫眼科中心。

扶贫眼科中心建设完成后,如何让当地群众切实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眼科健康服务,保证亮睛工程眼科扶贫项目是连续的、整体的、系统的,成为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及詹行楷不断思索并践行眼科扶贫的关键。

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亮睛工程所建设的每个扶贫眼科中心,都将重心放在为当地提供眼科医疗培训、帮助基层医院培养眼科人才上来,旨在通过为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保证扶贫眼科中心在当地的可持续运营。

詹医生为“亮睛工程海南无白内障盲省”项目的第一批毕业学员颁发证书

2010年,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与香港言爱基金会联合实施“海南无白内障省”行动,詹行楷担任海南儋州、海口和三亚亮睛扶贫眼科中心的医务总监。在培养当地眼科医生开展白内障眼科康复手术的工作方针上,詹行楷及其团队提出“4个100”培训法,即当地医师需要观摩100台白内障眼科手术、在100只猪眼睛上练习、部分参与100台手术、在培训医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100台手术,才可独立为病人开展手术。“当地的医生朋友们开玩笑说,这一年海南的猪眼睛都变贵了。”詹行楷说。

“我们还设有后续跟踪监管流程,所有的眼科扶贫中心都建有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每一例白内障手术可控可追溯。此举一是可以打通医疗资源,在专业领域极具建树的医疗专家可以远程指导手术;二是可以对整个眼科扶贫计划进行定期复盘总结。”詹行楷介绍。

2012年,詹行楷在威宁“亮睛点”培训当地医生

2012年,詹行楷带领团队来到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通过系统性、专业性、规范性培训,将威宁人民医院眼科打造成广受群众好评的眼科医疗中心;2021年11月,詹行楷再次为当地进行为期一周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带教与培训,向年轻医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巧。

回忆从带教第一台白内障手术,到如今全国32个“亮睛点”累计开展22万台白内障手术,詹行楷感慨万千。他说:“希望亮睛工程能遍布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希望一个个‘亮睛点’持续闪烁,希望一支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能给无数人送去光明。”

(供图: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

责编:郝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