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 | 蔡秀文:岁月深处有沉香

2022-07-29 17:09:11 来源: 文旅中国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著名诗人海子说,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远方像一个梦,远方像一片海,远方有什么等着我?

去远方生活几乎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从五湖四海来到深圳的人,大多是向往远方的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每个人都怀揣梦想追寻外面的精彩,更是在追寻真实的自己。                 

28年前,我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深圳。在这里,我遇到的每个人都是陌生的,同时也是崭新的。我在这里结识了许多从大江南北来到深圳的朋友,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光束,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其中,来自江西的李敏就是我日后重要的朋友之一。

1999年的夏天,我就和李敏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是一家杂志的编辑,他是我一位同事的作者。再后来,我到某报做副刊编辑,他很快成为我的作者。更奇妙的缘分还在后面——某次与李敏闲聊得知:他的夫人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索伦镇,我顿感惊喜——美丽的索伦小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潜山地带,那里有广阔无垠的森林、有山峦起伏的牧场、有清澈见底的河流,有多民族的淳朴风情。索伦小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镇和边塞重地,索伦河谷也曾被康熙皇帝封为御用猎场。我生命中有幸在索伦小镇度过了4年美好的少年时光。

因为“索伦”这个地名,使我和李敏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也迅速地就和他的夫人郑老师见面了,我和她一见如故。郑老师从事教师工作,她的父亲是北方人,母亲是南方人,因此,她既有南方人的清秀外貌,也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北方人的侠气。最让人佩服的是,她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却一直在学校执教数学,而且还是一名极为优秀的数学教师。

李敏夫妻合照

源起“索伦”,更是因为李敏为人的率真热情,我很快介绍李敏走进了我的朋友圈,他也把他的好朋友介绍给了我们。由此,我们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在这一点上,我和李敏颇有共识,因为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财富”应该与朋友们共享。

李敏心地善良,待人诚恳,精力充沛,喜欢交朋友,为人慷慨大气,大家都愿意与他交往。如果大家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他就是积极张罗请大家吃饭的“带头大哥”之一。如果要去的酒楼不是很熟悉,他一定会提前去勘察酒楼的位置和包房的环境,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我一直认为,凡是喜欢请朋友吃饭的人,都不是因为比别人钱多,而是把友情看的比金钱重要。朋友们有时在郊外请客,他从不因为下课时间晚而推诿。为了赶时间,打车花个百把块钱那是常有的事。热情的李敏偶尔还会把朋友请到家里吃饭,并且亲自下厨,亮出他的拿手好菜。要知道,在当今社会,能把朋友请到家里吃饭的人,需要有敢于敞开心扉和私生活领地的勇气。这份真实的人间烟火味,是一份用心,更是一份深情厚意。

李敏有着非凡的社交能力,甚至可以说是社交达人。如果他从心里认可你、并打定主意和你交朋友,那你就一定能成为他的朋友。他交朋友很用心,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肯定会伸出援手。比如:有一次聚会,李敏得知一个新朋友为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发愁时,他马上胸脯一拍说:“你的工作我来搞掂!”几天之后,他果然为这位朋友找到了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众人无不为李敏的古道热肠感动。据我所知,李敏为很多朋友找过工作,为此有人在合适自己的平台上改变了命运,正在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记得去年我们一帮文友去安徽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晚上,给我们开大巴车的司机与李敏聊天,说他很喜欢我们穿的队服(从部队工厂订做的,面料极为舒适)。李敏二话不说,当即把自己的两套崭新的队服送给了这位萍水相逢的司机,司机喜不自禁。

李敏对待朋友非常真诚,让每个人都觉得和他做朋友是一件很轻松、很快乐的事情。在平时的日子里,他热心地为朋友们办各种事。同时,他热心于做各种与文学有关的事情。比如:帮市里的文学组织联系外出采风,帮身边的文友们改稿、写稿、编书。还利用他和出版社的良好关系,帮多位文友达成出书愿望。每当有人需要他的时候,他一定竭尽所能的去帮助,并尽可能做到最好。他的心灵如一条澄澈见底的溪水,能让人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高高的树、青青的草,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至上的年代,他的这种精神实属可贵!

李敏有一个人人都羡慕的艺术特长:那就是天生一副好嗓子。他的歌声,音域宽广,嘹亮清澈,声音极富磁性,很有感染力。我经常想,如果不是他年少时遭遇到上山下乡,他一定能考进音乐院校,说不定现在就是一个著名歌唱家。只要朋友聚会,大家都要求他唱歌,而李敏从不推诿,说唱就唱,唱民歌、红歌、流行歌、军旅歌等。听着他的歌声,你不知不觉就沉醉了。

每次组团出去旅行,只要同行的是熟人,他一定会到外面的打字店,自掏腰包打印出一叠叠的歌词装订若干册,在旅行途中一一发给大家。坐在旅游车里,李敏一定会站出来带领大家唱歌。在他的指挥之下,整个车厢很快就会热闹起来。他不但自己唱,还善于调动其他的人参与。他很会指挥大家唱歌,举手投足生动活泼,透出一种自信,非常有煽动力。只要有他指挥,所有人的激情都能被激发出来。大家欢乐地唱着,歌声回荡在车里,也回荡在窗外的公路上、田野间、山谷里……

在所有人眼里,李敏属于相貌及心理年龄小于自然年龄的那种人。就在前几天,我们一起去贵州旅游,那天下午去看气势磅礴的赤水大瀑布。赤水大瀑布地处美丽的丹霞地貌,比黄果树大瀑布还高8米,气势磅礴的大瀑布从悬崖峭壁上一泻而下,太壮观了,大家个个兴奋不已。当朋友正给李敏夫妇拍照时,谁都没想到——李敏突然用双臂将夫人一下托举到他的胸前,给现场的旅友们表演了一个标准的“公主抱”,那种豪迈利落的动作,活脱脱像个热恋中的小伙子。

李敏和我一样,都是68届初中生,经历了那一代人无法幸免的人生炼狱——先是因“文革”而失学,后是因上山下乡去农村当知青。所不同的是,他的人生阅历比我丰富,受过的苦难也比我多。他自幼父母离异,过早地体尝了人世间的艰难困苦。我读过他写的回忆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作品,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是一种心酸、一种心灵的颤抖、一种令人潸然泪下的沉重感。而他的青年时代也极为坎坷。他17岁下农村种地,19岁进矿山当煤矿工人。在800米地球深处,他做过井下掘进工,开过水泵,开过空气压缩机,做过机械修理工。他在矿井下经历过一次次生命的历险,也经历过失恋的痛苦。后来,他的眼睛又负了严重的工伤。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苦难的经历并没有给他的心灵留下不愈的创伤,更不曾使他走向理想的幻灭沉沦与生活的消极悲观。相反,艰难多舛的生活道路、失望与希冀、痛苦与欢乐,使他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着另一番再造。

有理想抱负的人总是知道人生的路应该怎么走。1981年,李敏以68届初中生的学历去了矿山子弟中学当语文老师,他的第一堂课居然受到了校长的夸奖,说他是一块教书的好材料。果不其然,在1991年,他代表矿务局十所学校的语文老师,前往萍乡市参加全省首届“乌金杯”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他居然大爆冷门,一举夺得全省冠军。在本职岗位上,他一边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一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们68初中生实际上都只读过初中一年级,李敏面对《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哲学》《形式逻辑》等十余门功课,就像看天书一样,可他硬是用3年不到的时间把全部课程啃了下来。与此同时,他还在顽强地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一些短篇小说、报告文学以及散文随笔、杂文等文学作品,不断出现在省内的报刊杂志上。1992年初,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拿到了江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文凭。

李敏在他的长篇纪实文学《岁月如歌》中,曾讲述过自己人生的苦难,可他在写黯淡岁月里的诸多艰难时却并不凌乱琐碎、顾影自怜。相反,他在这一切当中挖掘出了隐忍、坚贞和同情的力量,写出了他对大自然的注视与眷恋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患意识,并由此造就了他开阔的人生视野。他感谢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到的所有的艰难困苦和世态炎凉,使他一颗原本透明的心灵渐渐成熟起来。而这种成熟一旦与天性中的智慧相交融,便构成了他旷达、超逸的人生态度,也锤炼出了他强大的内心世界。

1993年的春天,对李敏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毅然办理停薪留职,怀着改变命运的渴望,义无返顾走出了大山,只身来到深圳。从不惑之年开始,在特区打造自己新的人生。

我很佩服李敏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方式,他像一只自由的小鸟,轻盈地飞翔在特区的上空。他丰富的学识和宽容的心态,使他很容易顺应新的生存文化。他在深圳特区近30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多家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工作过,他从最普通的一线教师做起,一步步做到了语文学科带头人、校报主编、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和校长的位置。但谁也没想到,就在2000年,他在令人艳羡的校长位置上再次辞职,去了校外教育机构专职从事青少年写作培训工作。

有人说他狂妄胆大,我却认为这应该归于他开阔的胸襟和清醒的开拓意识,有了这两条,他才轻易地跨越了传统观念的负累。他的写作培训班由小到大,在短短几年间,就发展到了几十个教学班,每年有1000多名学生接受他的写作培训。据业内人士介绍,李敏的课堂教学组织得相当精彩,可以用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来形容。李敏以他对校外教育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爱心,用他特有的教学智慧和饱满的热情,竭尽所能地培养着他的学生,使学生们在写作上突飞猛进。那些年,他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任教的写作班名闻遐迩,几乎班班爆棚。他在教学期间,辛辛苦苦地为学生们编写出版了数百万字的教学类书籍,其中一部少儿写作教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5次被出版社再版。深圳市几乎所有的小学都有他这本书。记得2019年,我和几位文友作为嘉宾前往深圳会展中心参加全国图书博览会,亲眼见他在活动现场签售了数百本他编写的作文书。在某次聚会上,李敏很自豪地开玩笑说:“孔子是弟子三千,而我的弟子早已经过万了!”

这么多年里,李敏的教学课堂遍及特区数十所学校,他的写作课还讲到了江西革命老区和广东地区多所学校。此外,他研发的写作系列课程已经由著名教育科技公司在互联网上推广。与此同时,他还特别喜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次为江西革命老区和广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书助教,还发动过身边很多的作家朋友为贫困地区捐书。他以个人名义捐出去的书籍已达数千本,而且大部分书籍都是他自掏腰包从出版社买来的。

在深圳近30年的时间里,李敏始终苦恋着文学。2000年初,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打工老师》在《特区文学》发表,引起大社会反响。他还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和长篇纪实文学。李敏的写作无所不能:散文、随笔、游记、诗歌、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他都喜欢写,各大报刊杂志上经常能看见他的名字。至今,他已出版文学作品和教学类书籍16部,据说他还有几部书稿在等待出版。在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李敏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的电脑前敲击着键盘,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在他的手里流泻出来……李敏始终把写作视为他人生最大的快乐。

前不久,李敏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一股干劲,一口气为我们众好友写了十几篇人物小传,短一点有四、五千字,长一点的达万字以上,而且大部分都被发表了。我也荣幸地成为了他笔下的主人公,据说点击量还不低。

现实生活中的李敏,为人随意,说话随意,做事随意,同时他也是分外认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对待家人、认真帮助朋友。他对家庭的那份责任感,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的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在《该做什么样的男人》这篇文章里写到的:“作为一个男人,他的品格当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他内心世界的真诚和对所有人的责任。”这是李敏发自内心的公开宣言。

李敏对朋友很宽容,有时在朋友之间发生一些小小的不愉快,他会选择直接忽略,朋友们开他的玩笑他也从不生气。他还善于拿自己开涮,很多话语充满着智慧和幽默,这也是他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李敏和我一样,特别喜欢旅游。这些年,我们大家一起走了很多地方,每一次结伴同行都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我们在层峦叠嶂的山林间漫步,在涟漪荡漾的湖畔徜徉,在险峻陡峭的古道上跋涉……每一次出游都是对灵魂的一次荡涤,对人生观的一次颠覆。

李敏说,他外出旅行偏爱看人文景观,他认为自然景观会长久的存在,而人文景观则有可能轻易被人为地抹去。他认为,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比如古老的城墙、庙宇、殿堂、名人故居、古村落等,当他看到某些难得一见的人文景观时,内心就会受到强烈震撼,会让他浮想联翩。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他常常会产生“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感慨。2020年,我们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到鲁艺旧址参观。当他看到大型电视屏幕上,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指挥全场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恢弘画面时,他心潮澎湃,感动得泪流满面。我想,那些常常容易被感动的人,往往也是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李敏之所以眼里常含感动的泪水,是因为他深爱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2020年7月,我们十几个文友结伴去西藏旅行,李敏因为在教育机构上课无法脱身,让他遗憾不已。因为西藏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去年夏天,已是古稀之年的他无惧高反的危险,只身一人悄悄去了西藏。他回来之后说,他不为别的,就是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李敏的灵魂是快乐的,也是有趣的,他一直在用他的快乐和有趣,不断影响着周围所有的朋友。他对生命里种种美好相遇的兴致从未转淡,一直那么深情款款。他热气腾腾地生活着、热爱着、歌唱着、行走着、书写着,快乐依然,激情依然,善良依然!

作者简介:内蒙古人,从事编辑工作多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福田区作协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4部、报告文学1部、纪实作品(与人合著)7部。

(供图:李敏

责编: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