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印者,信也!故人们又将印章称之为为印信,《说文解字》中对“印”字的解释是“执政所持信也”,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到如今更是成为文人雅士的“心头好”。戴全先生厚道守信,积极好学,多年来研习篆刻艺术,深耕古玺、汉印方向,并受到其深远影响。在求学过程中,受到西泠印社印友、书画同道的指教,篆刻更是独辟蹊径。除日常临摹古人名印之外,热衷于人物肖形印和四灵汉印,作品往往能捕捉人物神韵,刀法考究,收放自如,虚实相生,雄浑中兼有文气,清逸中又有豪迈,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细微之处足见功力,方寸之间尽显学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戴全先生过往的艺术交游中,他为当代中国佛门泰斗本焕长老镌刻106寿诞德相肖形印,此印作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印顺大和尚的肯定,并签名“顺缘无限”给予鼓励,作品倍受宗教界内人士喜欢。与此同时,戴全镌刻的金石篆刻肖形印《人民领袖》、《本焕长老德相》作品曾在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深圳)精品展厅展出,倍受政商界藏家青睐。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政协常委、文博学者李瑞琦先生评价他的篆刻作品:“戴全先生勤奋好学,诗书印皆通,他能够在篆刻方寸天地里,幻化出气象万千的景象。特别是他的人物肖像印,刀法率意、力道劲爽、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他细致精微的潇洒印风,甚为赞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篆刻艺术兴起于先秦,盛于汉,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听说戴全先生好书法、乐篆刻、以至痴迷程度。在诸位师友的点化下,他师法古人,书法、篆刻以秦汉为宗,登高临深,在当今书法、篆刻名家的点拨下,中国正统的“楷、行、草、隶、篆”五体皆有临习,书法与篆刻创作两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他还乐收艺徒、薪火相传,教学相长、争做新时代共同进步的师生典范。文可载道,艺术无止境,他先后授业于书法篆刻大家钟国康先生、何香凝美术馆馆长、博士生导师蔡显良先生和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海良先生。戴全先生理想的目标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升自己文化艺术涵养和本领担当,亦能继续用艺术服务造福于社会,努力成为中国文化传承人。
曾经作为电视台记者的他,通过书画结缘结识了不少极富爱心的书画艺术家,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从此他对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努力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毛笔字、篆刻、文学创作爱好者。他在书法、篆刻道路上,努力做一个探索和实践者,经过多年的勤耕不辍,结出了艺术的硕果。其中十二生肖篆刻文创产品在2021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龙华广电文创园分会场登台亮相,广受业界好评。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展出他的“守正求新”的篆刻精品力作,再次获得好评。学术论文“科技赋能中国书法教育——探索智慧书法‘云网端’一体化的科学应用”于2021年3月31日在《书法报》第12期刊发,学术论文“书法创作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双向补给作用”在2021年12月22日《书法报》第49期刊发。并在2022年深圳福田“新洲红树碧道”全国篆刻肖形印大展荣获二等奖。
为文以载道,爱心可济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年的义工文化工作填满了他的生活,戴全先生还组织参与在新时代下独具影响力的特区重大书法活动。曾协助深圳市龙光书画院承办过《十大观念艺术再现》等大型书法展览活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举办的新春艺术关爱2012-2019年书法名家进社区挥春送春联活动、深圳大学2015年首届“迎羊年,送春联”大型书法活动、南方科技大学2017-2023共七届书法名家送春联活动等。同时,戴全曾为支教老师谱写歌曲《爱在远山》,并谱写心中的歌《盛世中华》感恩祖国。戴全先生还在深圳这座爱心城市的影响下用心耕作,不遗余力继续做好公益文化平台,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工作之余虚心学文求艺,修己达人,让自己义工行动成为精神时尚和学习动力,去努力实现自我人生的文化艺术梦想。他先后被这座“志愿者之城”相关单位授予五星级文化义工,十佳爱心人物,关爱行动爱心大使等殊荣,2015年,戴全一家人作为爱心家庭代表载入首季《影像深圳家谱》深圳城市大型影像艺术历史画册。
艺术的传承与表达不仅仅要在庙堂之高与文人雅士间流传,更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戴全先生将生活汇聚在艺术之中,用擅长的艺术形式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这才是艺术于民间传播的最佳表达。
(供图: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