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韵流芳绽新芽,红白花蕾满园春。8月19日,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豫剧常派表演<红·白·花>艺术人才培训班》结项演出在河南豫剧大剧院举行。
《豫剧常派表演<红·白·花>艺术人才培训班》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由河南豫剧院承办,旨在弘扬“香玉精神”,传承常派艺术,为豫剧培养更多新时期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来自全国7个省、19个地市(县区)的29个院团(学院、中心等)的40名学员进行了为期四十天的集中培训,经过25位专家学者的授课和二位常派传承人常小玉、卢玉琴的悉心传授,学员们在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了展示学习成果,举办了此次汇报演出。
汇报演出由培训班的班主任桑艺担任导演,特邀梨园春编导大雄担任撰稿人,全体学员及旁听生参加了演出,并邀请了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作为演出班底。本次结项汇报演出以“把课堂搬上舞台”的形式进行,学员们不分主角、配角,悉数上台汇报表演,以教学剧目组为单元分别汇报各自所学的剧目片段,力求全面呈现学员们40天来的学习成果。
演出在培训班班歌《红白花蕾满梨园》的旋律中拉开序幕,之后,学员们分三组分别展示了《拷红》的“绣楼”、《白蛇传》的“断桥”、《花木兰》的“征途”三个折子戏。有聪明伶俐、热情干练,机智勇敢、活泼伶俐的小红娘;有纯洁质朴、端庄大方、舍死忘生、勇敢追爱的白素贞;还有替父从军、沙场报国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学员们以原汁原味的常派艺术呈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让传统经典重现,让“常派”魅力再现。
汇报演出后,召开了本次结项汇报演出座谈会,专家们纷纷给予此次演出以好评和肯定。学员代表们也表示,参加此次培训班收获很大,不仅在技艺上得到提高,思想上得到升华,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守正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会将所学的常派技艺与更多人分享,让常派艺术在更大的范围开枝散叶。
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表示,豫剧常、陈、崔、马、阎、桑、唐、利等各流派艺术都是河南豫剧院应该传承好的,豫剧院也具备这个条件。河南豫剧院不光有豫剧大剧院这样的硬件设施条件,还具备像常小玉、卢玉琴、牛冠力、朱超伦、高玉秋、韩玉生、李树建、汪荃珍、李金枝、张平、汤其河、李宏权包括陈筱宇、张付中这样的名师队伍,下一步计划继续举办类似培训班,继续发挥豫剧院“示范、引领、研究、帮扶”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