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联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高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高阳县召开。大会以“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为主题,助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是继浙江、北京、云南、辽宁、贵州后的第六站。
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现场
世界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联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纺联原副会长、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执行主席孙淮滨,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伟良,中国纺联产业部主任、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珊;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董继华,保定市副市长谢鹏,高阳县县长蒋东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纺织非遗推广大使、传承人、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媒体代表出席本届大会。大会由中国纺联原副会长、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执行主席孙淮滨主持。
中国纺联原副会长、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执行主席孙淮滨主持大会
12月27日上午,大会举办了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主题大会环节,在本次主题大会上,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多维视角,共同探讨纺织非遗推动地方发展的诸多可行性举措,全力发挥纺织非遗的发展带动作用。
保定市副市长谢鹏在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上致辞
保定市副市长谢鹏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是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大会主题为“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开启了大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保定地处京畿之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阳县是千年古县,其纺织业已有400多年发展历史,高阳纺织产业基础雄厚、特色鲜明,与大会的办会宗旨、发展理念十分契合。通过本届大会,真诚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让纺织非遗与文化产业共生共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为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作线上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在线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纺联联合各地政府积极推进纺织非遗传承创新发展,每年召开纺织非遗大会,大大促进了纺织非遗的产业化、生活化、市场化发展。本届大会主题为“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体现了纺织非遗工作的新要求,要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与先进产业链生态构建相结合,加强传统技艺、时尚设计、先进制造、现代管理、人才培养的融合;要将纺织非遗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加强传统文化、区域优势、特色经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要将非遗技艺传承创新与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在坚守非遗元素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加强融会贯通,体现当代思想表达。
世界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主旨报告
世界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主旨报告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行业在非遗工作领域有了长足进步。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纺织行业有责任、有能力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有力探索与突出贡献。要深刻认识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的必要性,明确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责任,建立城乡双向联动的产业链、价值链;明确传承中华文化、维系乡土乡情的必然选择,把纺织非遗的当下与未来,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构建中;明确活化非遗资源、重塑产业优势的重要路径,继续探索科学可行的纺织非遗健康发展、平衡发展与协调发展。要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的关键路径,在四个维度加以构建与推进:一是建设非遗产业生态,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手工坊、合作社,建立非遗特色产业集聚区或特色小镇,培育和引进产业带头人、运营人才。二是形成安居乐业生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非遗产业链向乡村转移,调动群众传承非遗技艺。三是维系乡土文化生态,以新品牌重塑艺术感召力,以新消费重塑市场感召力,以新科技重塑场景感召力。四是实现共同富裕生态,激活乡村非遗事业的内生动力。
高阳县县长蒋东方在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上推介高阳
高阳县县长蒋东方作县域推介时表示,高阳县已经集齐了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洁净城市、省级森林城市5张“城市金名片”。翻开《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第四卷开篇,讲的就是河北高阳的棉纺织业。如今,高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拥有4个中国驰名商标,8000多个自主品牌,“高阳毛巾”也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纺织服装重点培育区域品牌,是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一片沃土。
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林栖分享乡村振兴思考与从业实践
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林栖作促进城乡融合与助力乡村振兴经验分享时表示,面着投资回报周期长、留不住人才、无法产出具有吸引力内容等乡村发展痛点,乡村振兴要从传统模式转变为互联网+、IP引进孵化、深挖流量入口与变现的新兴模式。
会上,孙淮滨发布了《2021/2022年度中国纺织非遗发展报告》。报告作为对当年纺织非遗工作的描述、总结、归纳与前瞻,包含政策法规、高屋建瓴、行业动态、公益培训、榜样力量、大使履责、地方风采、学术视野、图书推荐等内容。
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纺织非遗高峰论坛现场
在由孙淮滨主持的纺织非遗高峰论坛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国际合作办主任张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李薇,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阳民间染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海涛4位嘉宾,分享了各自在纺织非遗方面的实践故事。
大会还举行了共建中国纺联非遗办长三角地区工作站合作签约、纺织非遗出版传媒合作签约、纺织非遗标准化合作签约、纺织非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签约、昆曲《御题棉花园》项目启动签约、我家的毛巾会唱曲儿授权合作签约、共建河北大学高阳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签约等,举办了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倡议行动,由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王翀作为大使代表发出倡议。
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王翀作为代表发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倡议
大会期间,与会嘉宾参观了以“传承非遗技艺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纺织非遗系列展,实地走访高阳纺织商贸城、高阳纺织博物馆,参与巾巾乐道场景中心“纺客跨年大集”、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公益培训交流座谈会、全国纺织非遗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工作交流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签约仪式现场
(本文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