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那里有山路十八弯的连环山脉,有春暖风和的温润气候,有水美、人更美的才子佳人,还有地道醇净的风物美食……那里是汉民、少数民族汇聚的文化大熔炉,是珍贵动植物扎堆的大本营,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诞生了酒中神品——“茅台”甘洌滋润的传奇故乡……
在贵州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个原生态的自然村落,据统计,截至2021年,在全国传统村落名录6819个村落中,贵州入围了72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自然与古朴在那里衍生,文化与气脉在那里传承。
“人畜混居”,艰难蜕变
位于黔东南州的加宜村,一个传统的苗族高坡村寨,位于榕江县西南部月亮山腹地的计划乡。全村有6个自然寨,14个村民小组,总共409户1843人。这里地势独特,九山半水半分田,山高沟深,群众散居。当地群众曾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沿袭着千百年来人畜混居的陋习。两层木楼房,楼下喂养猪、牛、鸡等家禽,楼上才是生活做饭睡觉的地方。当地老百姓说:“我们世代都是这样生活过来的,没有什么不习惯的,不要嫌弃粪便太多,还要拿来种田施肥用。”
想要这里的老百姓改变真的很难,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户动员,都没能改变群众思想,没有一户肯行动起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一批针对性政策陆续推出,一批批党员干部下派到基层,在村里真驻实守,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打破这个小山村往日的宁静,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
2020年,加宜村改造危房98户,人畜混居改造106户,透风漏雨房屋整治125户。同时,巩固提升房屋共完成82栋,拆除旧房及废旧猪牛圈91处。村子里硬化路面已全面完成,太阳能路灯安装156盏,老寨风雨长廊、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人畜混居现象也得到了根除。此外,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浙江省桐庐县投入800万元为加宜村改造,新建“月亮山居”民宿,清澈的自来水、整洁的硬化路、太阳能路灯,村子旧貌换了新颜。
月亮山居,乡民之宿
加宜村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境内山水梯田相间,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包含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其中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黔东南州不仅是山的母体,同样还是水的故乡,据统计,黔东南州境内大小河流总共2900多条,以清水江、舞阳河、都柳江为主干,呈树枝状分布于各地。
加宜村,静静地躺在月亮山的腹地,是黔东南州的一隅。月亮山,并不是一个确切的地理位置,而是由多个当地山脉、聚落形成的地址概念。
“月亮山居”民宿群坐落于加宜村寨子的上方,有9栋民宿、2栋餐厅和功能厅,均是民居改造。刚开始有的村民还十分抵触,建造方和寨民允诺不进行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村寨的基础上,一步步因地制宜加以改造。但随着施工进展,村民们看着民宿群一天天建了起来,思想有了转变,文旅的理念也一步步被理解。
“月亮山居”其中一栋被命名为“耘上”,意为农家梯田上的盛景:扎根于乡土,圆梦于乡土。“‘月亮山居’作为当地旅游扶贫产业,改建当地闲置农房来打造精品民宿,一方面是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就业,增收致富。”计划乡乡长黄凯说。
“现在每年收入将达10万元左右。”加宜村村民姚老努说,她家的老房子租给政府做民宿有收入,夫妻俩在民宿务工又可以拿工资,而自家种的菜、养的鸡还能通过民宿售卖获得收入。
传统民居叠加现代设计,没有浮华、新奇的外观,没有激进、与当地脱节的运营理念,而是选择成为寨子的一部分,一种更为新锐的生活方式正在寨民之中形成。游客在加宜村寨放松生活,民宿实际是民居的可持续表达,在民宿一日,也便体会到乡民一日的生活,吃穿用度,无一不是就地取材,是常来常住、长居于此的落脚之地。
苗乡文化,源远流长
苗族,在中国境内拥有超过1100万的人口,占据我国人口总数的将近1%,是一个拥有古老文化基因的民族。在古往今来的时间长河中,苗家人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堪称中国最华丽民族服饰的苗族服饰,还是能歌善舞的苗乡族人创作的音乐山歌,亦或是能工巧思的苗乡人所创作的吊脚楼,都在一针一线、一歌一叹、一木一瓦之中,透露出族民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天生的敏感和热爱。
古代苗乡族人没有系统的文字,便将族群的历史变迁,用不同颜色、种类的丝线编织成服饰,用一道道鲜艳的色彩和纹样,讲述着属于他们特有的故事。一经一纬,一针一线,缝进的是族人的经历,融进的是苗人鲜活的情感。因此,苗族人的服饰,被史学家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银饰是苗族文化的维系之物,在苗族人看来,银饰是神圣之物,当地几乎家家都有几件精美的银饰,像珍宝一样珍藏起来,崇敬至极。那令人着迷的“叮叮当当敲打银器的声音”,一件件精雕细刻的银饰,都是出自一位位苗家本土银匠之手。
蜡染,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遂呈现出蓝白交织的纹样,仿佛一朵朵散落的花瓣,沾染了水润的特质,又仿佛一个个从画中走出的少女,步伐中传递着艺术的气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美脱胎于美,而超脱于美。因此,蜡染与扎染、镂空印花和夹染,一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
依山傍水,苗家人以木为材,顺势而为,造就了传统的特色民居——吊脚楼。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一层堆放粮食杂物,一层住人,牲畜之所位于屋后。招待宴请、宗祖祭祀、睡卧劳动等,都在这一方木构建筑中完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加宜苗寨,这里有勤劳淳朴的山民,有能够放飞梦境的森林,有千回百转的山路,有碧波如镜的清泉,还有一排排紧锣密鼓、一层层交织相间的优美梯田……加宜苗寨,是一切开始,也将最终到达的地方!
(图片及视频素材来源于乡创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