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上午,2022“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举行。本届论坛以“突围·重组·创新”为主题,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国家、省市相关领导与文化、旅游、经济等领域一众知名专家学者,共话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文旅产业的困境突围、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一起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文旅市场的资源重组、业态重构,共同展望“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美好前景。
本届论坛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民革广东省委、国际投资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创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得到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人民政府特别支持。论坛设置主旨演讲、主题对话、圆桌论坛、项目推介会、文化交流联谊会等环节。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强;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泓洋;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原主任白国庆等嘉宾,以及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参加论坛活动。
聚集优质资源
探索文旅融合突围新模式
开幕式上,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政协常委、联络工作委主任,深圳市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瑞琦在致辞时表示,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也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近年来,深圳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快速增长,文化软实力大幅增强。感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投资促进会等为深圳搭建了合作共赢的平台,同时也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机会。
尼泊尔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普达沙尼的特别代表在致辞中表示,尼泊尔和中国友好关系发展日益密切。非常感谢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当前,尼泊尔与中国之间的商业、投资、旅游等经济活动为整个南亚地区打开了新机遇大门。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刘强在致辞中指出,新冠疫情对全球文旅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重新激发文旅产业活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各主办单位在深圳举办2022“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充分展示了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心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能量。
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本届论坛的举办旨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业态及新机遇,助力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19个重大项目签约
创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本次论坛举行了重点项目发布及签约仪式。活动现场,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与19个单位集中签约文旅产业项目19项。这是论坛举办以来现场签约项目数量最多、签约金额最高的一次集中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的单位有:中铁建二十一局、广西百色德保县、中国广电湖南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职工解困济难基金会、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药典博物馆、中财经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深圳青创智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九共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领文化、中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华投资控股(广东)有限公司、和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艺数字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文交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满汉全席文创(深圳)有限公司。
签约项目涉及数字文旅、乡村振兴等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举办此次论坛,充分彰显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及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文化央企责任担当,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应对风险挑战
探索“一带一路”建设新路径
在主旨演讲环节,各位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以视频方式发表了《坚持团结合作,同心共克时艰,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表示,面对风险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在中华文明的伟大基业里,有一带一路的深深烙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以腾讯会议参会时,发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一带一路的文化支撑》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建构一带一路和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弘扬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继续向世界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文化流动的力量。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泓洋,作《数字视域下文旅价值融合生成与未来态势》主旨演讲时认为,文旅价值融合生成具备了文旅大数据资源共享、多主体交互生产、技术融合平台的动因。文旅价值融合生成具有数字文旅连结带动作用凸显、数字技术迭代与文旅转型升级协同并进、数字体验与消费呈现“棘轮效应”的特点。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李凤亮以《以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助推文化自信自强》为演讲主题。他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明创新·文化自强的思想进路与价值内蕴、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建设数字文化强国等方面展开,深入论述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抓手。
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联合发起人、“一带一路”新闻社香港分社社长、原香港经济导报社总经理张来兴,以《关注大湾区文旅赋能的历史价值》为主题演讲时认为,提升文化自信,开拓文化产业,修补文化断层,巩固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地位,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乌克兰指挥家、音乐学院教授维多利亚在分享《中国——乌克兰友好30年中的文化交流》的主题时认为,中国和乌克兰的友好合作渊远流长,双方在学术交流、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互联网助力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西方思潮碰撞将为乌克兰创造全新的机遇。
抢抓国际合作机遇
赋能一带一路新发展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文旅国际合作成为当今主流趋势的背景下,要以怎样的先进模式促进其高效、健康发展呢?
在主题对话环节,以色列希伯来文化学者周富贵,俄罗斯裔国际文化活动家芳藤·扎娜,尼泊尔驻广州总领事馆领事沙昆振,伊朗语言学家赛金娜,印度裔依玛琅玡餐饮文化创始人泡沫,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赋能一带一路新发展”“一带一路文旅合作样本与案例分析”等主题,展开对话讨论。
周富贵认为,四千年前旧约里的摩西十诫,给后来的以色列文化构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基石。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山东另外一位导师孔子,把自己的哲学想法跟很多年轻学生传授,形成了重要的儒家学说,一直影响至今。儒家伦理与摩西十诫对后世子孙的教化与影响有着惊人的相似。两种文化殊途同归,都值得我们尊敬。
芳藤·扎娜表示,中国跟阿拉伯世界的友谊源远流长。在20年前就来到中国的她,一直见证着中国迅猛异常的发展。作为教授中国学生阿拉伯语的老师,她希望促进中国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密切交流与合作。
沙昆振认为,中国和尼泊尔两国人民的交往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渊源。在两国密切合作中,文化和旅游产业得到繁荣发展。他认为,联合制作电影是推动文化交流的很好途径,希望能够跟中国的合作伙伴开展更多关于访学、旅游、学生互访以及合拍电影的合作。
赛金娜认为,中国与伊朗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古时候,中国高僧向西取经途中,将中国文化带到了伊朗附近。作为高校的波斯语教师,她希望能够通过教学为双方的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泡沫在分享时认为,尼泊尔位于阿拉伯世界和亚洲世界中间,文化汇聚、人才汇流。中国和尼泊尔很早就建立了友好关系,一直以来,两国攻坚克难,同舟共济,顺利推进双方的文化交流。说到健康饮食,她希望把家乡的食物能够带到其他国家,通过食物更好感受不同国度的文化。
现场还播放了北京欣欣向荣影视公司制作的《让世界看见我》纪录片,展示了尼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成果。这个纪录片讲述了被誉为“亚洲第一人”的盲人登山者张洪登顶珠峰的故事。
突围、重组与创新
构建粤港澳文旅新图景
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文旅国际合作”“文旅融合发展的突围、重组与创新”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首场圆桌论坛主题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突围、重组与创新”,由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包国强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委员大运河专家组专家段勇,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吉利人才发展集团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博士、教授刘平,中国(香港)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少波参与对话。
与会专家围绕“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的困境分析、政策解读、前景展望”“如何打造文旅融合产品、催生文旅融合产业、构建文旅融合生态”等议题展开讨论。
段勇认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面临气候威胁,只有实施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良性保护,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魏鹏举表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现在合作机遇越来越广泛,这种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与国的公共性文化交流,而是带有市场开拓的、产业合作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交流和合作;刘平认为,数字化的转型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以通过数字文旅整个生态系统走向国门,同时让数字人民币结合文旅实现创新发展;李少波表示,实现文旅融合,必须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历史传统进行打造,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和活力;郑建平认为,中国的文旅消费和文旅产业已经开启了一种从旅游主体到对象,到产业结构,到产品结构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互联网语境下的消费正在全面改造和冲击重塑传统文旅业。
第二场圆桌论坛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小军主持。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副主席、原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为理,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忠,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博士陈能军,澳门莲花时报名誉社长王陶参与讨论。
论坛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投资前景与趋势”“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探索与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
王为理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当代中国代表性成就的窗口,打造新型城市空间要从多方面努力,从而达到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黄士芳认为,深圳要突出符号性的建设,通过符号吸引会展、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进一步强化深圳作为大湾区重要引擎的优势;陈能军强调,湾区城市在数字文明领域要做先行者、示范者。一个城市文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集聚,离不开产业的兴旺。城市文明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文旅业高质量推进的过程;王陶表示,澳门有独特的历史和资源,作为国际旅游文化休闲中心,不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繁荣发展。王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要挖掘本土文化的普遍价值,与国外旅游机构联合打造具有全球连接性的产品。
当天下午,以“规范数字资产交易、促进元宇宙生态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同时举行,专家就元宇宙数字资产交易的监管、元宇宙在文旅产业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搭建共赢平台
深化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
下午,论坛现场还举行了项目推介会。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平台正式启动,同时推介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品鉴证备案平台项目与药典博物馆项目。
为弘扬丝路精神、增进友谊合作,文化交流环节举行了“一带一路”文铧友谊大使颁授仪式,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的国际友人颁发了“一带一路”文铧友谊大使证书。
同时,为感谢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与本届论坛举办的企业,会上举行了“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战略合作伙伴颁牌仪式。
“本届论坛群贤毕至,专家集聚一堂,贡献学术智慧、共同展望未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林金华,在论坛结束时表示,多年来,在各界大力支持和主办单位精心培育下,论坛蓬勃发展,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影响力一届比一届强。前沿发展观点在这里碰撞,重大文旅项目在这里签约,“一带一路”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文化和旅游合作日趋广泛。
据悉,“一带一路”文旅发展论坛自2015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本届论坛为第七届,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22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培育项目。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举行本届论坛,有利于提振文旅行业信心,为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奉献智慧和凝聚力量。
(供图: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