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陕西铜川 | “红色引擎”驱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

2023-09-21 20:48:24 来源: 文旅中国

“好一个照金红,薪火相传旗更红;好一个照金红,千秋伟业立新功……”近日,作为大型交响情景组歌《红色照金》的尾声,《照金红》歌声嘹亮地回荡在陕西省铜川市铜川剧院内,唱出了红色基因薪火传、铜川发展谱新篇的动人旋律。作为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交响情景组歌《红色照金》拉开了3年一届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的帷幕,也让人们将关注点再度聚焦在铜川这座因煤设市的矿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上。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铜川市照金镇考察时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近年来,铜川人民大力发扬革命精神,蓄积创业伟力,盘活用好红色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让红色坐标熠熠生辉。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研学为老区添活力


海拔1600余米的薛家寨景区,石峰千仞,三面悬崖,山岭上4座红军寨完好保留了陕甘边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地设施,展现了革命先辈艰苦斗争、英勇无畏的光辉历史。“重走红军路,攀上薛家寨,我感受到革命先辈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在此参加红色研学游的小张同学说。

▲ 薛家寨景区  陕文投集团供图


铜川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打造照金红色教育高地。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围绕薛家寨革命旧址与全新升级的劳动教育基地照金牧场,全面提档升级研发推出“照金第一课”“突出重围—投掷手榴弹”“护送鸡毛信”“使命必达—挑水运粮支援红军”等10余种沉浸式体验课程,形成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红色研学课程体系,以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教学等形式,让红色研学培训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日照锦衣,遍地似金”是照金地名的由来,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照金镇依托红色资源和自然环境,初步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绿色康养、冰雪运动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因地制宜制定股份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5类收益分配措施,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铜川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除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外,还有郭秀明纪念馆、红二方面军党代会旧址及贺龙元帅旧居,雁门支队英烈纪念碑、“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先生故居、军台岭战斗遗址、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等。对此,当地积极盘活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比如,军台岭村筹建王益区红色军台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进红色军台岭景区建设,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着力发展红色旅游、中医药康养旅游。

文艺作品承红色基因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5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9月14日,作为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之一,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出品的话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在铜川市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精彩的演出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现场掌声不断。

话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以陕煤集团铜川矿务局矿工姚筱舟的人生经历为背景,讲述他在艰苦岁月中创作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历程,塑造了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矿工形象。“当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时,姚筱舟始终坚守初心,是一位让人敬重的长辈。矿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汗水和热情,很多人默默地将一生奉献给煤矿事业。”编剧之一朱元奇说。

记者从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铜川创作了大型情景组歌《照金》《红色照金》、话剧《风吹唢呐枪声响》、儿童剧《红军小学》等文艺精品力作并搬上舞台,传承红色基因。铜川大批文艺精品强势“出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新时代故事多管齐下,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兴盛,滋润城市发展,提升铜川影响力。

“文化薪火”助发展


把密室逃脱和照金红色故事结合起来是种什么体验?进入密室,一件件具有年代感的道具,一轮轮“密码破译”、一个个与战斗故事相关的答案,多种元素营造出的真实场景,让青少年在“闯关”中感受中国革命的不易。今年6月,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整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原有资源,建成红色教育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其中就包括沉浸式红色教育科创体验馆。

围绕“照金精神”和红色资源,近年来,耀州区策划、组织并开展了红色经典阅读、红色文化进校园、文艺创作颂耀州、书画艺术传柳范、文艺培训强队伍、民俗产业助脱贫、文艺演出惠民生、电影放映乐百姓等10项专题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为铜川市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新经验。

“我们将红色传承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围绕红色教育、文明实践、艺术普及、阅读推广等,组建了10支‘党旗领航 红色轻骑兵’文艺小分队,实现红色传承特色化。”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铜川,院子不仅是人安顿生活和精神的地方,还是文化娱乐的好场所。近年来,铜川市探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整合利用现有农家院房屋空间,建设文化小院,先后打造了沮河社区王丽丽秦绣小院、水峪村书法小院、罗寨村姜女秦绣传习所等20家文化小院,为解决西部地区乡村文化建设“末端难题”作出了有益探索。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娜表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铜川市文旅系统将继续弘扬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密切联系群众的“照金精神”,让从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薪火”中丰富发展出的新时代“文化薪火”更为耀眼和炙热,为革命老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9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红色引擎”驱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