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至5月4日,由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办,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广东艺术剧院承办的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舞蹈大赛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本次大赛受到广东省乃至全国舞蹈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多个平台对5天8场的比赛进行了同步直播,在线收看人次超过70万,为“五一”假期的羊城增添了一道独特亮丽的艺术风景线。
5月4日上午,随着领队会议的结束,本届少儿舞蹈大赛宣告圆满闭幕,《聆听》《风铃子》《乐在瑶山》《攀登攀登》等20个作品获金奖及创作奖,并将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的初选。
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是展示广东少儿舞蹈创作、教学成果和表演水平的重要舞台。本届大赛共有210个作品同台竞技,其中新文艺群体参赛作品高达188个。这些参赛作品题材丰富多元、编创形式多样,紧扣时代脉搏,展现广东少儿舞蹈新貌。既有涉及红色基因传承、体育拼搏精神、动植物拟人化、儿童生活意趣、劳动者荣光、生态环境保护、岭南特色的创作,也有反映教育新规的作品,异彩纷呈的舞蹈节目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本届参赛作品囊括的舞蹈种类繁多且较为齐全,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街舞、现代舞均有涵盖;涉及岭南题材的作品,共计50个。其中疍家题材3个、广府题材20个、潮汕题材5个、客家题材2个、非遗作品数19个、体育题材12个、原创作曲作品79个。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参赛作品大量涉及岭南人文风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已然形成了一种创作态势。有些作品巧妙地融入木偶戏、醒狮、粤剧、英歌舞、木雕等非遗元素或广东独有的民俗景观,也有些巧妙地将编导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搬上舞台。还有从疍家文化、瑶族文化、客家文化中取材,勾勒出一幅灵动的岭南风情画卷。有些作品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让当代的孩子们穿越时空与传统文化展开对话,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儿的心里生根发芽。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李永祥表示,本次比赛较之往届更富人文关怀,更显“温度”。本届少儿舞蹈大赛创造性融入“乡村振兴·舞蹈助力”广东省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美育工程最新成果展示。来自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的5个学生舞蹈作品、105位孩子登上省级剧院舞台,在聚光灯下享受舞蹈艺术的魅力,共舞中国梦、舞动新时代。
本次大赛为期5天,通过8场比赛同台竞技,其选材、立意、编创、表演较之往届都更上一层楼。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国家一级演员武巍峰表示,运动类题材少儿舞蹈的创作是本次大赛中出现的亮点与强项。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张海龙表示,参赛作品共同特点都是反映正能量的,而且很多编导都运用了非常高级的创作手段,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其中,还有一些反映体育精神、地域特色、爱国主义等题材的作品,让我们眼前一亮。挖掘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这非常难得,这也说明我们之前的创作导向是正确的,是成功的,这一点非常好。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山翀认为,美育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尤为重要,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就美育问题也提过许多建议,而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的实践十分有意义。
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有14年历史。作为大赛评委,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胡淮北表示,本届赛事的节目水平,从动作语言的捕捉,到作品结构的设置,到服化道的运用都非常专业,这给全国舞蹈的美育工作都开了一个特别好的头。
广东省作为少儿舞蹈领域,连续5届入围作品最多、荣获“小荷之星”最高荣誉称号最多的省份,面对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提出的“中国少儿舞蹈广东现象”这一赞誉,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进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主任、教授张荪认为,可以在先在广东省内形成一个运转机制,保持广东少儿舞蹈创作的高度、高产、高质量,致使其以百花齐放的态势稳步发展。广东省舞蹈家协会顾问、广东省舞蹈家协会舞蹈创作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编导文祯亚提出,本次舞蹈大赛的一些作品反映出一种新编创思维——探索宇宙,现在不仅仅是改变世界观,更要树立宇宙观。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汪洌表示,学习舞蹈的最终目的是看到美、去发现美,去懂得美、去享受美,直到最后走上创造美的这样的一个道路。舞蹈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希望我们能够把舞蹈的快乐留在身上,留在心底。现在的作品艺术作品质量非常高,在艺术创作作品上,意象化的作品越来越多、情绪性的作品越来越多、立意越来越高,但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是否需要在少儿舞蹈里放这么厚重的立意?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收回来一点,再找一点“本真”的乐趣,毕竟这是少儿舞蹈创作。他希望编导们可以突破常规的创造思路,这需要探索!同时我也真的希望能看到新的创作结构和舞台表达。
(许建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