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实时监测评估非遗传播活力,加大融媒体非遗宣传力度,把脉民众非遗需求,促进城乡非遗发展,进一步助力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积极整合文化和旅游领域媒体、智库和产业资源,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传云”平台,开发上线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实现对国家级非遗项目(1557大类、3610子项)传播活力情况的动态监测,对非遗项目、传承人及所在城市等大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量化分析,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五个分析方向,基于客观监测数据,不加任何人工干预,计算出非遗项目与所在城市对应的非遗传播活力值,并进行相关展示,助力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和城市形象塑造,增进传承人与所在城市的纽带关联,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
基于2021年全年非遗汇总信息和平台监测数据,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梳理了全年非遗传播情况,认为2021年我国非遗传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态势:
民俗节庆成为非遗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重要窗口
2021年,各地举办的各类民俗体验活动广受追捧。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气民俗,成为非遗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重要窗口。中秋节当月,全国民俗类非遗项目活力值增长85.92%。此外,在民族节庆方面,相关少数民族地区在“壮族三月三”、彝族年、望果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成为民俗类非遗进行展览展示和融入现代生活的好机会。
文字整理:何杰
剪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