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物 | 百虎迎春!来山西青铜博物馆寻“虎”、识“虎”

2022-01-12 17:11:18 来源: 文旅中国

虎年将至,连日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百虎迎春”推广活动,向广大网友介绍独具特色、承载着三晋记忆的山西“虎文化”。虎是“百兽之长”,老虎的威武、勇猛、雄健让人记忆深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山西的“虎文化”渊源流长,生活中,剪纸虎、刺绣虎、布老虎、面塑虎等以虎为题材的民间手工艺极其丰富,而在全国首座省级青铜器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中,也珍藏着不少与“虎”有关的珍贵文物。

虎头匜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生活用具。一组7件,由灶体、釜、甑,以及四节烟筒组成。灶体呈虎头状,双目圆睁,两侧有用于提携的提链,灶门似大张的虎口,顶部有圆形灶眼,灶眼内置釜,釜上套甑,灶眼后有圆形的烟筒,为虎尾。灶体内有小凸齿用于搪灶挂泥。炉膛涂泥,既可保持温度,又可节省柴薪,也能保证炉膛的热量集中。釜饰牛头双身螭纹带。甑饰夔龙纹带。烟筒为子母口,可上下套接。该形制的灶具为国内首次发现。

虎形灶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生活用具。一组7件,由灶体、釜、甑,以及四节烟筒组成。灶体呈虎头状,双目圆睁,两侧有用于提携的提链,灶门似大张的虎口,顶部有圆形灶眼,灶眼内置釜,釜上套甑,灶眼后有圆形的烟筒,为虎尾。灶体内有小凸齿用于搪灶挂泥。炉膛涂泥,既可保持温度,又可节省柴薪,也能保证炉膛的热量集中。釜饰牛头双身螭纹带。甑饰夔龙纹带。烟筒为子母口,可上下套接。该形制的灶具为国内首次发现。

赵卿鸟尊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盛酒器。形如昂首挺立的鸷鸟,形体肥硕,双目圆睁,颈细长,钩喙。腹腔中空,与颈、喙相通,锋锐的钩喙为自由开合的流口,倾倒酒液时自动开启,复位时闭合,设计巧妙。鸟背设盖,上有虎形提梁,盖以链条与提梁相连。鸟双腿直立,足间有蹼,为了使器体平衡稳固,在鸟尾下设一虎形支脚,小虎前腿支地,后腿向上蹬,形成三点支承器体。通体浮雕羽翼,羽纹华丽清晰,富有层次感。晋国晚期青铜杰作。

匏壶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盛酒器。壶盖为圆雕的鸷鸟形捉手,鸟喙大张,双目圆睁,全身饰精美的羽翎纹,层次分明;爪抓两条奋力挣扎的小龙。鸟腹下有子口凸榫,套于壶体母口内。壶颈长而侧倾于一侧,鼓腹上有一虎形鋬,虎口衔一环,有链条与盖鸟尾连接。壶口沿下饰一周绹索纹,腹部饰4组乳丁蟠虺纹带。匏壶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匏瓜星”有关。

虎鹰互搏銎内戈

前锋尖锐,援作三角形,横断面中间厚、两侧薄,中心透镂精美花纹,惜已朽蚀。短胡,椭圆形銎,上端有圆形穿孔,用以固定戈柲。銎上部与内上立雕一猛虎擒扼雄鹰,虎昂首张口,曲身卷尾,前爪抓住鹰尾,后爪扼住鹰头,鹰则伸颈翘尾,奋力搏杀,构成一幅紧张激烈、栩栩如生的虎鹰搏击图。虎颈饰绹索纹一道,身饰鳞纹、卷云纹。鹰身饰羽纹、鳞纹和重环纹。銎腔上饰贝纹一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刖人守囿车

1989年闻喜县上郭村出土。厢式六轮车。车顶部有双扇盖可以开启,盖面嵌有一猴形捉手,周边围绕四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器壁饰相背的凤鸟纹,并有兽形装饰,器足由两大、四小共六个轮子组成,可挽环牵引,可用手推转动。器壁一侧有一小环,另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头戴尖帽,左脚残,左手持拐杖,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控制车门开闭。整个器物可转动的部位共计15处,共有猴、虎、鸟等14个动物,形象刻画了西周贵族“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与《周礼》“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西周晚期青铜艺术精品。

(图片源自山西青铜博物馆)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