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旅中国会客厅 | 江杰:老牌文旅目的地的新动向,西双版纳“五步走”

2023-11-21 16:51:30 来源: 文旅中国

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于11月17日至19日在昆明举办。本届旅交会以“你好!中国”为主题,围绕国际旅游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旅游消费新需求、旅游产品新动向,邀约国际旅游同业共聚盛会,促进旅游产品交易,共谋发展,深化与各国在文化和旅游市场、产品、信息、服务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本次文旅中国邀请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杰做客文旅中国会客厅,请他与诸位分享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本期嘉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杰

文旅中国主持人:李霞

为不断提升西双版纳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西双版纳州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为主题,积极鼓励各县(市)景区景点、酒店民宿推出门票满减、打折套餐等优惠,联合交通部门发布系列出行福利,整合各县(市)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启冬春文旅消费季,吸引国内外游客走进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感受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之韵、自然生态之美。

经过40多年的艰辛探索与发展,西双版纳已打造成为国内外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但作为老牌旅游目的地,西双版纳旅游需要主动顺应旅游发展新趋势,瞄准旅游消费新需求,捕捉旅游市场新机遇,挖掘旅游资源新优势,增强旅游产品新供给,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规划实施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势在必行。

下一步,西双版纳将聚焦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深入实施“旅游+”“+旅游”等工程,推进乡村旅游创A行动,打造一批示范旅游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省级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创新发展中傣医药健康旅游,推进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勐巴拉嘎洒温泉国际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主动融入中老铁路旅游经济带和跨境旅游走廊建设,力争勐腊县创建为跨境旅游合作区,恢复中缅方向边境旅游。挖掘民族节庆文化,开展四季不断、近悦远来的系列节庆活动。把自然文化资源转化成可体验、可感知、可触摸的研学产品,打造一批以自然科普、森林探秘、民俗体验等为主题的研学产品。探索“体育+文旅”新模式,发展徒步、探险等特色体育运动。

同时,西双版纳将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品牌体系,集中力量推进野象谷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独树成林、勐巴拉、南药园创建4A级旅游景区,A级以上景区均创建为省级绿美景区;加快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培育建设世界级的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国际旅游带,通过丰富的旅游新业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推西双版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世界旅游名城。

目前,西双版纳州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项;在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59人;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个,非遗传习馆(所)、展览室、传习基地54个。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紧扣省委省政府“一城两区”发展定位,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文旅发展新模式,让旅游为非遗利用增添新发展动力。

一是抓好规划引领,先后制定印发《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引领全州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抓好乡村文化振兴。2022年将中央补助资金586万元投入三县市36个沿边行政村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润滇"—西双版纳州2022年边境一线卡点春节慰问演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戏曲进乡村、喜迎二十大召开暨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题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三是抓好乡村产业振兴。鼓励传承人创办非遗工坊,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赋能。非遗工坊的创建促进了村民就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同时,更是村民实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2023年3月,勐海县勐混镇曼召傣族传统手工造纸专业合作社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省乡村振兴局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

四是抓好文旅消费活动创新工作。西双版纳通过组织开展非遗展演进景区、社区、“文艺演出进乡村” “非遗+创意集市”等形式, 将吃、游、购、赏的非遗好物和“非遗味道”汇聚一堂,陈列傣陶、傣锦、贝叶经、竹编品以及傣族手工红糖、勐海烤鸡等产品,让写在书中、躺在展馆中的非遗展品成为赏心悦目、日常实用的非遗产品。

五是抓好旅游商品开发。挖掘西双版纳特有的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推出了以非遗文化为主打的旅游商品,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全州共有规模非遗工坊、企业共106家,多数为家庭手工作坊模式。

责编: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