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军旅小说《听风》分享会:在友情、爱情、亲情、乡情中抒写当代军营

2023-07-24 11:38:25 来源: 文旅中国

“人生不是从生命的长短中寻找意义,而是我们做过的事让人生有了意义。只要找到了意义,一路上披星戴月都值得。”7月22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北京海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听风》新书分享会在西安西影文化中心举办。文化学者、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商子雍,陕西散文学会乡土文学委员会委员高铭昱,原兰州军区空军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军旅文学创作员阎新福,安徽文艺出版社编辑张星航,陕西日报主任记者、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李向红等参加了分享会,活动由西影集团艺术创作中心惠东导演主持。

今年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组建65周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由陕西作家高愉创作的30万字长篇小说《听风》正式出版发行,这是首部反映地空导弹试验靶场的长篇小说。

毕业季,军校各个角落里弥漫着爱国情怀,强军之梦在大家心中涌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寻求斗志”是很多同学的理想。原本有条件留校的蓝戈却毅然提交申请,前往位于沙漠边缘的导弹试验基地。长篇小说《听风》的故事就此展开……

《听风》讲述的是三位青年女军官在戈壁军营中生活和成长的故事。作者以三位不同性格的青年女性军官在地处戈壁的军营中历经的专业成长、品格锤炼、情感纠葛为主线,塑造了一批有理想有信仰,品格优异、意志坚定,平凡而伟大的当代军人形象。

军旅文学创作员阎新福在致辞中说:“《听风》小说反映的内涵丰富,主题宏大,描摹了几代导弹人攻坚克难的画卷,题材稀缺,填补了文艺作品关于科技工作者在沙漠工作的空白。”

安徽文艺出版社编辑张星航表示:“《听风》立意非常现代,三个女性主角的故事符合当代女性的价值取向。三位女性性格不同,各有特点,因为不同的原因留在基地,为了相同的使命贡献青春,其间发生的故事让人热血燃烧。”

陕西散文学会乡土文学委员会委员高铭昱对《听风》一书给予了肯定,他说:“这本小说结构严谨,文笔优美,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属上乘之作。其题材独特、出新,讲述了导弹部队战斗、工作以及生活的故事,必将受到军事发烧友的青睐。《听风》不仅适合成人阅读,同样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陕西省评论家协会理事李向红表示:“《听风》中源于生活的鲜活人物,读来会让人产生强烈共鸣。书中有我们的长辈、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文化学者、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商子雍评价《听风》一书是一个记载历史的好方式,他说:“现实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经过一段历史沉淀以后,很多历史事实可能出现流失、扭曲,当代人及时把它记录下来,是很必要的。《听风》值得一读,它恰恰是记录了一段我们绝对不可以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但是在很长时间里不为人所知的历史,这不但在文学上,在史学上都是有价值的,提供了一个很珍贵的文本。”

他认为《听风》故事完整、流畅,几个女性人物形象性格迥异,男性人物描写也能拉开层次,在人物塑造上下了功夫。小说语言流畅,有感动人的诗意。故事包含了人类最美好的几种感情——友情、爱情、亲情、乡情。他还对作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认为人物对话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不足,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还可以继续提升。

在分享会上,现场读者也谈了读书感想,一名读者说:“从这部故事中我受到了鼓舞,我觉得女性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女性可以成为任何她想成为的人。我在自己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中会树立一个目标,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找到我人生的意义。”

西影集团艺术创作中心惠东导演在分享会结束时总结说:“作者聚焦当代军人的现实生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创造了新鲜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资源,有力填补了军旅文学女性写作的空白和缺失,拓展并丰富了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题材空间,为将来的影视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文本基础。”

(相关单位供图)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