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在诸多嘉宾的见证下,湖北武汉杖头木偶戏非遗传承人曹继宗收杨帆、娄建军二人为徒。这也意味着,武汉杖头木偶戏再添传承人。
武汉杖头木偶戏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弘扬与传承荆楚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木偶表演艺术方面极具代表性,拥有《罗汉传奇》《少年孔丘》等一批优秀代表性剧目,和一批代表性表演艺术家、一批代表性制作技艺专家。曹继宗正是具有代表性的武汉杖头木偶戏制作技艺专家之一。
“他们如此发自内心酷爱木偶艺术的故事,触碰到了我的心灵深处,我本已冰冷的心开始被他们热烈而真挚的火焰慢慢地融化。在自己还剩下不多的岁月里,收好徒弟,把传、帮、带的工作做扎实,为我们共同热爱的木偶艺术,为振兴我们武汉的木偶事业,做出最后的贡献。”对于此次收徒,曹继宗充满感慨。
杨帆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雕塑设计制作工作。因一次工作邀约,而与杖头木偶结缘。当了解到武汉杖头木偶制作人才缺失,制作技艺几乎失传时,他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一门艺术从诞生到兴盛,传承百年、千年殊为不易,老祖宗的东西应该有人继续去做!”于是,杨帆查找资料,开始学习制作木偶。
然而,和杨帆所熟悉的雕塑造型不同,木偶制作还包含了化妆、头饰、机关制作、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技艺。这把一开始满怀自信的杨帆打击得够呛。通过不断尝试,直到制作出第3个木偶后,终于制作初步合格。兴奋之余,杨帆意识到,没有老师的指点,很难在木偶制作技艺上登上“大雅之堂”。经过多方辗转,他得拜曹继宗为师。
“命运的齿轮转动,我与曹老师的师徒缘分开始了。得此师长,立此榜样,怀钦佩之意,扬思学之风。于工作,于生活,皆是幸事。”杨帆说。
娄建军此前学习皮影戏,对木偶的认知不深,后来在对外交流学习当中,了解到木偶和皮影同根同源,都属于古老的傀儡戏范畴,只是制作技艺和表演形式不同。后来与表演木偶的同学一起交流,引起娄建军对木偶的强烈兴趣。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拜一个名师,亲手经历所有的流程,完完整整的学习制作一个木偶,并把木偶戏和皮影戏相互结合起来排一个经典的节目,让木偶的三维表现形式和皮影的二维的表现形式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娄建军说。
三年前,娄建军提出拜曹继宗为师,虽被婉言拒绝,但曹继宗还是为他联系了扬州木偶剧团,推荐他去学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的执着让我终于等到了现在这个机会的到来。”娄建军说,自己一定刻苦努力学习,尽最大的努力来传承木偶艺术,献出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