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书籍,而书籍的广泛流通离不开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雕版印刷技艺作为古代印刷技术的一大成就,使得书籍能够化身千百,极大地促进文化交流。同时,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风格与气派。雕版印刷技艺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江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江苏南京金陵刻经处和四川德格印经院联合申报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亦开始重视古籍版片的保护工作,2014年启动第五批《国家古籍珍贵名录》将之纳入其中。
雕版版片作为古籍之母,和古籍一样都是传承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全面系统地梳理古人在载体材料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对雕版版片采取的保护措施,窥知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全方位的保护措施,可为版片保护工作和传承雕版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思考。
雕版版片的产生渠道及流传
古代雕版版片多产生于以下几个渠道:一是用于文化领域,即刻书时的书页或插图雕版,这是最常见和普遍的来源;二是用于与神灵沟通、祭祀缅怀或节庆祈福,如灵签、碑记、佛道神像、先祖画像、年画雕版等;三是用于商业领域,田凭、商凭、堂号牌匾等有用木头雕制而成的,酒店招幌除用布做成亦有木牌做成,起到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四是生活领域,糍粑、月饼、墨锭等木制模具以及米店老板为了防止伙计私下偷米而刻印能够印在大米上的木头标记亦属此类;五是布告、战争檄文、官府封条等特殊领域产生的雕版。
尽管中国自唐代为了使得书籍能够化身千百、广为流传即开始采用雕版印刷,逐渐形成官刻、坊刻和私刻三大系统共生的印刷网络,但是国内现存版片的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方面,一块版片是书写者和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仅是制作书籍的一个工具,很少在市面上流通,长期隐藏在书籍的背后。人们藏书只是为了读书,书籍携带方便和便于查考利用,相比而言,版片这种实物仅特殊情况下才会悉心保存;另一方面,版片体积大、数量多,加上自然侵蚀、兵火战乱、政治禁毁等原因,收集和保存并非易事。
版片如何保护收藏
书籍版片数量多、体积大、质量重,管理难度较大,在书架上放置不可过密,否则在取用过程中容易碰撞摩擦,或者因缺少空气流通而发霉。除了重视防蠹防霉之外,版片在贮存过程中需要轻拿轻放,多多检查。不少收藏版片的机构,往往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力求对之进行长久保存。
南京金陵刻经处目前收藏经版版片有12万片之多,一直都很重视防霉工作。如今,通过垫高地基的做法防止潮湿地气和雨天积水侵蚀楼内,贮存经版的架子为了透气采用开放的框架结构,保证每层上下左右的经版之间都有通风的间隙。而对于已经发霉和虫蛀的经版在除霉和除虫处理之后,仍用塑料膜包扎严实,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虫霉复发之后霉菌和蛀虫感染到其他经版之上。平时版房上锁,取版印刷、印毕归还时随开随闭,经常检查消防灭火器,版房禁止烟火。
目前四川德格印经院保存有32万片经版,亦采取多种保护措施使之久藏如新:经常检查库房屋顶,必要时加瓦翻盖,以防暴雨骤降、屋顶漏水弄湿经版。库房里面为了防光不安装灯具,只有窗户能够透进来少许光线,其实库房设窗的初衷是为了通风防潮。为避免潮湿,防止虫蛀霉烂,不仅会在库房内撒石灰,还将经版架脚用厚木片垫高。经版摆放井然有序,每个架子都有索引,这样就避免错乱。并且在每次付印之后,都会对雕版加以清洗,然后用酥油浸泡,拭干之后再收藏上架。该处收藏有6400多片平均年龄在260年以上的丹珠尔经版,对于这些珍稀经版规定限量印刷,一年只准印刷十套,部分孤本业已进入封存状态。
宁波天一阁博物院收藏有千余片经版,库房中恒温恒湿、无窗,收藏在统一订制的特殊盒子中放在架子上,客观上就起到温湿度控制和防光防尘的作用,库管会经常检查这些版片,如果遇到天气潮湿、暴雨台风等特殊天气还会增加检查频次。在入库资格上,只有库管才能进入库房,这就起到了防盗作用。
版片保护的发展路径
由于古今对书籍版片的保护措施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存在片面性,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对之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以便使其得以长久流传。
一是改善书籍版片的存藏环境。中国自古就有重书籍而轻版片的传统,仅仅按照收藏书籍的标准保护版片,其实与纸质书籍相比,版片由枣木和梨木等木材刻成,有其自身的特点,木材的热胀冷缩以及虫啃鼠咬等均可对版片造成极大的损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建议将版片单独存放在专门库房中并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实现标准化库房相关设施的配备,以求达到恒温恒湿、防火防盗的目的,并尽量将之绝氧封存并加大版片的修复力度。
二是编制普查目录和分级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古籍版片的登记工作,建立中华古籍版片联合目录,每一部版片对应一个唯一号码,便于日后利用。当人财物资源不足以对所有的版片进行全面保护时,可以区分一个轻重缓急,对之实行分级保护,优先和重点保护一些重要典籍的版片,当然最终目的是要对所有版片进行全面保护。
三是建立数据库或者数字书籍版片网站。现在古籍保护方面提倡比较多的是再生性保护,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影印出版和数字化。对于书籍版片来说亦可如此,分别为版片和其呈现在纸上的图样拍摄清晰图像,建立专门数据库,著录时进行必要的文字解释。尽管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克隆另外一种版本之后,能够使其原身得以很好的保护,让它具有学术资料性的内容为更多的人利用。
四是版片保护和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相结合。收藏和雕刻版片的单位对原版片进行保护的同时,仿照古代版式新刻一些版片,吸引游客体验雕版印刷的魅力,还可以制作一些文创产品有效地向其传递文化信息。此外,结合时下流行元素,用饾版、拱花技艺,栩栩如生地做一些诸如藏书票、装饰画等产品。
(本文摘自《图书馆研究与工作》第8期, 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