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思念乔羽:词坛泰斗 曲高德厚

2022-08-24 13:39:04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20日,中国歌剧舞剧院原院长、著名词作家、一级编剧乔羽因病逝世,享年95岁。近八十年的创作生涯,乔羽创作了一千多首歌词,成为中国音乐史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乔羽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爱我中华》等至今广为传唱。

8月17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主办、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协办的“永远的一条大河——乔羽先生思念会”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举行。会上,乔羽的家人、好友、同仁共同回顾乔羽的人生历程,追忆他生前的艺术成就,表达深切哀思与怀念。

思念会现场

一条大河 经典千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乔羽创作的《我的祖国》,歌词简洁朴素却又饱含爱国主义精神。“凡有华人处,皆唱‘一条大河’。”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及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动情地说道。朗朗上口的歌词让《我的祖国》传唱至千家万户,传承至一代又一代人。

“乔羽先生创作的《我的祖国》中的‘一条大河’,灵感虽然来自长江,但刻意采用了虚化的处理,使之引申为每个人成长记忆中的母亲河。”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主任熊纬说。

除了《我的祖国》,乔羽还创作了《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祖国颂》等经典佳作。“乔羽先生一生中写了很多歌颂意义的歌词,其中歌颂祖国的就有四五十首,足以见得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满腔的家国情怀。”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田彦表示,乔羽作品大多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呼唤人间真情,每一首都脍炙人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综艺频道节目部副主任丛澍回忆起乔羽创作《难忘今宵》的故事,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央视导演黄一鹤找到了乔羽,邀请他为晚会的结尾创作一首温婉悠长、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歌曲,乔羽那天回到家已是深夜,提笔写歌、一气呵成。丛澍说:“《难忘今宵》写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祝福,没有概念化的口号,浓浓的家国情怀在轻轻吟唱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乔羽先生正是用他毕生的精力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他的人生历练演化成了一种对生活透彻的理解,才创作出了如此众多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丛澍说,“我们总说,每当一位伟大的人离开了我们,他会化作天上的一颗闪亮的星星,当我们抬头仰望,那些经典旋律,就会在耳畔响起、萦绕心间,激励我们不断以先生为榜样,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展览现场

博学多才“乔老爷”

乔羽生于1927年,因与戏曲电影《乔老爷上轿》(1959年)中的“乔老爷”长相相似,加上同姓的缘故,他在30多岁之时便被人们称为“乔老爷”。乔羽除了在歌词创作上的成就,在戏剧、歌剧及电影方面也颇有造诣。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薛长绪介绍到,乔羽在很早的时候就参与了秧歌剧的创作,并且先后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及中央文化部所属创作室从事创作,其中包括《刘三姐》。“乔老爷在1959年看了广西彩调剧《刘三姐》之后,萌生了将这部彩调剧搬到荧幕上的想法,之后便找到了苏里导演一起完成了电影《刘三姐》。”薛长绪说。

著名歌唱家郁钧剑与乔老爷相识的缘分便源于《刘三姐》。1978年,郁钧剑作为演出彩调剧《刘三姐》的桂林歌舞团中的一名演员,前去拜访乔羽。郁钧剑回忆:“乔老爷特别健谈,跟我聊起他当年在桂林改编《刘三姐》时,发现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形象——媒婆,他觉得这个角色在彩调剧中特别乡土,改编时就去掉了,同时在电影里加上了‘采茶舞’和‘对歌’的部分。”等后来他们重排彩调剧《刘三姐》的时候,就把电影里的对歌和采茶舞加了进去,成为了全剧的亮点。郁钧剑感慨于乔老爷强大的艺术感知力,“他知道艺术里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不好的。”

改编《刘三姐》时,乔羽与作曲家、电影音乐人雷振邦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思念会现场,雷振邦的女儿、作曲家雷蕾还提到了2016年自己受中国歌剧舞剧院委托创作歌剧《刘三姐》之时,找到了当年乔羽改编的《刘三姐》剧本,通过和广西彩调剧进行仔细对比,她发现乔羽在民歌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精神上的升华,改动幅度非常之大,“可以说他为民歌插上了翅膀。”雷蕾说。

词坛泰斗 为国为民

“纵观乔羽先生横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时代和祖国是贯穿其中的两条重要的精神脉络,他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了起来。”熊纬说,“乔羽先生是真正让人民成为了作品的主角,他把自己的思想取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表示,乔羽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他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剧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也表示,乔羽的精神对艺术工作来说有三点启发,首先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其次是要与时代同步,真正用作品来反映壮阔的时代、反映火热的生活;最后是向乔羽先生学习,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

乔羽说过:“歌词最容易写,也最不容易写,写好难。”这是先生对自己一生创作实践的感言。“很多人把乔羽称为‘词坛泰斗’,乔羽并不附和,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写歌词的人”。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宋小明的记忆中,乔羽与人为友、以人为贤、以人为善,无论是跟他新接触的人还是相处很久的人,并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官员,乔羽也从来不会让人有这样一种概念,“他就是一个很善良、很谦虚、很幽默、很渊博的一位长者。”宋小明说,乔羽很早就明白,歌词要唱给老百姓听,就要用老百姓的语言唱。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在这方面,乔羽先生用他独有的人格魅力、为我们诠释了从艺做人的最高境界。”熊纬说。

(摄影:郎朗)

责编:郝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