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罗茜担任复排导演,杨溢、谢承颖、沙子博联合主演的话剧《天窗》(Skylight)中文版于12月6日至10日在上海茉莉花剧场上演后,于12月14日至17日作为2023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的收官之作登陆北京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两个小时左右的演出,引发了现场观众的不少探讨:“这部剧将我们内心不可言说、但又具有强烈共鸣的微妙感受转换为清晰的言语,直击心尖……”“该剧写实、复杂却不失凝练,对人物的刻画也精雕细琢,虽然切入点很小,却有着见微知著的魔力……”“剧中主角汤姆和凯拉并不是歪曲、夸张的人物,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当两个不同立场的角色相对立时,给予了观众一定的自由思考空间……”透过这扇《天窗》,有观众看到了无处不在的隔阂;有观众看到了它通往的人间百态;也有观众看到了打开这扇窗后不再逃避自我的心灵……相信每个走进剧场的人们都收获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囊括大奖经典名剧,好评如潮引人深思
《天窗》由荣获过“英国电影学院奖”、“纽约戏剧评论家协会奖”、“美国编剧协会”、“金熊奖”以及多项“奥斯卡”、“金球奖”提名的英国剧作家、编剧、戏剧电影导演大卫·海尔(David Hare)爵士创作并首演于1995年,后在英国伦敦西区和美国纽约百老汇的火热上演及热烈反响,为他赢得了“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新创话剧奖和第69届“托尼奖”最佳复排话剧奖。
在此期间,不少主流媒体也给到了该剧极高的赞誉。《旗帜晚报》给予五星好评:“这部犀利、智慧的作品,充满了灵性和真诚。”《星期日泰晤士报》给予四星好评:“《天窗》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作品,对政治、金钱、阶级、爱情的触动虽轻却发人深省。”《观察者》给予四星好评:“一部具有决定性的作品。”《每日快报》给予四星好评:“错综复杂、刺激且令人兴奋。”
小场面揭露大格局,展开社会阶层大讨论
在写《天窗》之前,大卫主要写作大场面、大格局的史诗作品,并且写过很多在传统意义上从未被当作戏剧题材的内容,比如:英国教会、女性主义、经济危机、伊拉克战争、工党大选落败、英国铁路私有化,甚至中国土地改革、英国脱欧,等等。然而写惯了大戏,大卫感觉到在一部史诗大戏中,要塑造出质感浓重的人物有多困难:“我个人更倾心于人少的室内剧,也许是因为它更能揭示幽微人性和敏感关系,窥探他人的隐私也能给自己的内心寻找些许安慰。”
《天窗》是大卫首次尝试的室内剧,情节并不复杂,层次却异常丰富。这是一次关于社会阶层的大讨论——在崇尚实业致富的社会中谁会去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他想离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再近一些,让他们真正在舞台上站稳生根。剧中的两个中心人物只有汤姆和凯拉,而汤姆的儿子爱德华也只在首场和末场出现。在他的笔下,《天窗》这个平凡的故事以人物为最锋利的匕首,刺入人心的软肋,在无言的对抗中,用语言发起一场内心的战争。
虽然感情纠葛是《天窗》的主要情境,但该剧更大的格局在于,大卫的创作初衷是有感于当时英国政府将企业家立为社会标杆,认为从事公共事业的教师、医生、护士等等无足轻重。该剧通过一对爱人的命运如何因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而改变,折射了当时甚至当下的社会现状,戳穿了一个在现实中不可修补的漏洞。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多年后的多次复排,依然有人甚至更多的人感觉这部作品跟现状息息相关。
实力主创强强联手,全新视角重译经典
《天窗》的剧本原作和英国国家剧院现场放映的舞台演出版本,曾呈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当剧中主要情节完全利用两个人对话展开,又不能借助任何外部力量时,如何让剧本不至于因为陷入情绪的宣泄而令观众感到倦怠,成了一个难以应对的挑战。在这一情况下,出色的二度创作和精湛的演技便显得至关重要。本轮《天窗》中文版由执导过《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里?》的导演罗茜复排。
男主角汤姆,由荣获过第十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第十届“中国人口文华奖东华杯”最佳演员奖和多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国家一级演员杨溢出演。他表示第一次看《天窗》时就很喜欢:“这个故事用情感做载体,讨论的主题却是非常符合我们现阶段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人活着每天都是一种经历,就像我们在排练厅里每排一段戏的时候,你是在经历这个剧本里面的东西,你会推翻、会重建、会换个思维模式去改变,真实的生活也是这样。”
女主角凯拉由曾获得过第十五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女主角奖的国家一级演员谢承颖饰演。她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凯拉身上所肩负的精神力量——站在物质社会“金钱至上”的成功学对面,费力但也奋力地坚守着自己所信奉的人生意义。所以,当有能和她面对面对话,甚至替她发声的机会时,她不想错过。在她看来,这绝不只是一部“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悲剧性爱情故事,她希望观众能有更多不同的收获:比如走出剧场时,再看到身边那些以前不曾在意过的人时,会多留意一眼,给彼此多一份的鼓励。
时隔两年再次排演《天窗》,两位演员并未选择完全照搬2021年初次合作的版本,而是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以剧本为线索重新体悟和理解角色,以求更精准地将这个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本轮儿子爱德华这一角色将由青年演员沙子博主演,有了上一轮和两位主演的默契配合,这一轮演出也将给观众带来更精彩的火花碰撞。
“玉兰绽香”正式收官,“上话出品”再创品质
从今年7月7日起,2023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的八部参演剧目在连续五个月的时间内在北京火热上演,为北京观众呈献了具有上话“品质、创意、多元”特色的戏剧作品,分别是根据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的舞台剧《觉醒年代》;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电影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改编自老舍小说原著的舞台剧《骆驼祥子》;英国“直面戏剧”主将菲利普·雷德利暗黑代表作、直面戏剧《钉耙骑士》;曾被改编为电影《十二怒汉》并获得柏林电影金熊奖的话剧《12個人》;劳伦斯·奥利弗奖、托尼奖获奖话剧《天窗》;阿加莎·克里斯蒂传世巨著《无人生还》;悬疑惊悚喜剧《死亡陷阱》。这些作品有大型原创话剧,有欧美经典翻译作品,也有欧美前沿小剧场话剧等不同形式的戏剧作品,让北京观众感受到了海派话剧的风格魅力。
如今,“玉兰绽香”的品牌已经在京沪两地的观众心中落地生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每一次来到北京,都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观众朋友们的热烈响应,同时北京媒体们一路以来也给与了大力报道和支持,北京的剧场里有老朋友,也不断有了新观众。“上话出品” 已渐成海内外观众认知海派戏剧艺术的品牌窗口,安福路的话剧演出也成为了上海城市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走出安福路的“玉兰绽香”,以北京为起点,将继续为全国观众带来具有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品质作品,也将为全世界的观众带去具有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中国故事。
(本文图片由尹雪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