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上午,“砚海撷珍——江西省上饶市博物馆藏历代名砚精品展”在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举行首展开幕式,敦煌市政协副主席王志军、上饶市博物馆馆长江进民、敦煌市博物馆馆长石明秀、阿克塞县哈萨克民族博物馆馆长哈布力别克等参加开展仪式。仪式上敦煌市博物馆向上饶市博物馆捐赠文创产品——《六祖坛经》。
此次展览共分“砚必宋唐”“元风明韵”“清新隽秀”和“民以实用”四个部分,主要展出唐宋至民国1100多年间各时代的76方代表性古砚,不但涵盖了歙砚、端砚、澄泥砚等主要名砚,而且还有玉砚、陶砚、瓷砚和紫砂砚等。材质多样、砚式丰富,部分古砚还刻有砚铭,砚以铭贵、铭以砚传。砚铭集历史、文学、书法和金石于一体,是研究砚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
开幕式结束后,江进民为参加开展仪式的嘉宾和观众们现场讲解,并在报告厅做了“砚式浅析—从上饶市博物馆藏历代名砚说起”专题讲座。
箕形砚是唐代流行砚式之一,因形似箕,故而得名。又因砚尾两侧向外撇似风字形,故又名“风字形砚”。此砚形上窄下宽,但砚池上圆下方,两边线条孤而向外撇,砚底抄手式,这是上承唐式下启宋式典型的五代砚式。
长方形厢式抄手歙砚为婺源龙尾山罗纹坑罗纹石,砚式为“长方形厢式”抄手砚,是宋代典型砚式之一。砚堂平整,砚池宽广,线条流畅,砚形规整,虽尺寸不大亦庄重典雅。
鹅形抄手歙砚为婺源龙尾山眉子坑眉纹石,石色乌黑,质地细腻,眉纹清晰。砚形雕成鹅盘卧状,转颈曲身,颇为传神,砚台中部大片为砚堂。设计简洁大方,温纯古雅,极富静谧意趣。鹅形砚的形成与流行,与晋代王羲之爱鹅有关,逐成文房风雅。
四足壁雍龙纹歙砚为婺源龙尾山罗纹坑罗纹金星石,石色黝黑,质地如玉细腻。外方内圆,宋《歙州砚谱•名状第六》中"龙珠样",砚池四水归堂,四周浅刻龙纹活灵活现,砚背刻四圆足,平稳飘逸。
“凤翰”铭随形虫蛀池石砚为随形砚,砚身为天然子石,砚形厚重雅致。砚首设计用雕刻虫蛀池。砚背刻有铭文“德之温,理之醇,守之坚,葆其贞。凤翰”。印章刻有“西园”两字。(高凤翰(1683~1749),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
“半山”铭荷叶形眉纹歙砚为婺源县龙尾山眉纹石,质地如玉温润,设计雕刻依形施艺,荷叶舒卷自然逼真,叶脉苍劲有为,石虽薄却显圆润饱满。砚背有寄托北宋王安石号"半山"款铭:荷青君子味,露生瀚墨光。半山”。
蝉形玉砚玉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存世玉砚不多见,能用玉制砚的,非富即贵。此砚玉色青碧,仿宋式蝉砚,虽小但简练大方,适研朱砂。
“宋鸣琦”铭长方形端砚石色肝紫,原砚因残缺后二次雕琢,前高后低,砚首保留了原砚的宋鸣琦款铭文,物以铭贵,铭以物传,这是一方难得的铭文砚。(宋鸣琦,清,江西奉新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官职:广西按察使。)
八边形鱼纹歙砚用砚做砚盖,是民国流行的砚式。砚设计为八边凌形,盖刻三鱼,东汉杨震居湖城,有冠雀衔三条鳣鱼飞集讲堂前,当时视为吉兆。《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天爵不应﹐贻我三鱼﹐以章懿德。"后以"三鱼"为位至三公之典。砚背有划刻“瑜淮"二字,可能是主人的名字。
展览主题
砚海撷珍——江西省上饶市博物馆藏历代名砚精品展
展览日期
2020年9月29日-11月2日
展览地点
敦煌市博物馆临时展厅
主办单位
上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单位
上饶市博物馆
敦煌市博物馆
策展人
江进民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