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活动在恭王府开幕

2020-11-23 22:34:54 来源: 文旅中国

展览现场,湟中宗喀唐卡技艺展示。

湟中宗喀唐卡作品。

11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西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三山湟水间·花儿与少年”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开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冯乃恩,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扶贫办副主任董红梅,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中共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容,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程鸿,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占明,西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兆超,西宁市政协副主席、中共湟中区委书记李晓舸,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安建忠,以及来自西宁市各县区的主管副区长、副县长和文体旅游局局长出席开幕式。

展览现场,塔尔寺雕版印刷技艺展示。

展览现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展示。

在民族联舞《河湟舞韵》、青海花儿《花儿与少年》、少儿锅庄舞《扎西秀》等精彩节目中,展示月活动拉开帷幕。田国民、李晓松、冯乃恩、张晓容共同为活动击鼓开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海有远古文明的昆仑神话、黄河发端的河湟文化、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会西宁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冲,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在此交汇,千百年来,各民族优秀儿女在这里携手相助,多元文化在这里并存融合,创造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河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展示月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担任总策展人,以“河湟遗韵·西陲安宁”为策展主题,带领策展设计团队历时近一年的田野调研、创意设计,为以“三山湟水间·花儿与少年”创意主线,分“莲花山·塔尔寺·民族繁荣之花”“老爷山·湟水畔·民族团结之花”“日月山·古道边·民族融合之花”三个版块,以来自西宁湟中、湟源、大通的400多件静态非遗展品和8000多件文创产品,全面展示西宁贤孝、青海花儿、湟中堆绣、湟中银铜器及鎏金技艺、湟中农民画、河湟皮影、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湟源陈醋酿造技艺、河湟刺绣、宗喀唐卡等近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展览现场,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作品展示。

展示月活动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定点扶贫的一项具体举措,搭建起了学术研讨、旅游推介、宣传推广平台,通过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扶贫展销等多种形式,在一个月时间内全面展现西宁市非遗保护工作在河湟文化的时代风采,以及近年来非遗传统工艺振兴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提供了华彩篇章。本次展览活动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实践,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对推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促进黄河流域的河湟传统工艺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示月活动将持续至12月下旬。

活动现场,青海省民族联舞《河湟舞韵》。

责编:杜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