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6日晚,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济宁市尼山圣境开幕。各界嘉宾齐聚孔子故里,共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开幕式上,在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代表授牌环节,蒙阴县赫然在列。
近年来,蒙阴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旅游”与“富民”的关系,走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全域发展、全民共建、主客共享”的旅游发展之路。
坚强依靠: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
外地客商许诺投资数十亿大项目,但需要当地政府在生态保护方面作让步,怎么办?
2019年初,一位客商带着投资30亿元的项目来到蒙阴,承诺项目投产一年就能实现税收4亿元以上。然而蒙阴县对该项目立项时发现,其工艺流程对大气和水都有污染。“先算生态账,再算经济账。”蒙阴县守住生态“红线”,最终婉拒了该项目。
为生态,蒙阴县宁可牺牲GDP,也坚决取缔“小散乱污”企业、清理退出化工类企业,并且制订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向所有有害环境的项目说“不”。
与守红线拒项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县每年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拿出近2亿元用来护山、增绿、治水。同时开展全域无垃圾、全域美丽道路、全域绿水、全域绿化、全域村居污水治理、全域美在农家等“六大全域行动”,加快实施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修复治理“蒙阴探索”。
7棵板栗树能抵押贷款300万元,谁能想到生态资源可如此“变现”?
2021年,蒙阴县选取桃墟镇、垛庄镇等两个镇和联城镇龙凤峪村、桃墟镇百泉峪村、垛庄镇黄姑庵村、云蒙湖生态区旺庄社区、岱崮镇笊篱坪村等5个村开展GEP核算,编制生态产品清单,核算不同类别生态产品的功能量,确定生态产品价格。
在桃墟镇安康村,村里的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有价。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初步核算,安康村生态产品总价值近1亿元,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为24.26万元/公顷。该村源泉山庄需要资金扩大经营规模时,持有的7棵百年树龄板栗树,成了值金值银的抵押物。
从绿起来、富起来,再到美起来,蒙阴县勇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践行者和引领者,先后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两块金字招牌。通过发展全域旅游、碳汇交易等途径,该县的“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旅游+”“+旅游”新业态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这个概念从提出至今只有十来年光景,如何谋划落地推进?
蒙阴因蒙山得名,因汶水生韵,是沂蒙精神、沂蒙风光的典型代表,是秦将蒙恬和东汉天文历算学家、“算圣”刘洪的故里,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覆盖全县,“沂蒙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驰名中外,旅游资源可谓丰厚而独特。
创新融合,完善旅游产品供给链。该县实施大景区带动,蒙山和孟良崮、岱崮地貌分别创建了国家5A、4A级景区,全县A级景区达到19家。文旅融合,开发了刘洪、蒙恬、中山寺等一批文化景区;校旅融合,建设了全省高校第一个实体建制乡村振兴学院、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和岱崮地貌、孟良崮研学示范基地;农旅融合,建设了12处田园综合体,创建了15处省级景区化村庄、39 家省级以上旅游强乡镇、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村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体旅融合,打造了马拉松赛、卡丁车赛、枪王争霸赛、樱之崮台球赛等品牌赛事。
为搭建起一张全景式服务网络,蒙阴县推动高速扩容、新建提升乡村旅游路 760 多公里,全县硬化公路通车里程达3100 多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 193公里,打通了全县所有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的最后一公里;新设、提升指示牌 460 余块,设立旅游全景图、宣传牌600余块,完善了乡村旅游交通体系;建立智慧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和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4A 级以上景区实现了门票网上预约、视频监控、智能讲解等服务。
在补齐城区设施短板上,蒙阴县建设了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九州美食街区、崮乡老街、垛庄美食街、刘洪休闲购物街区等服务设施。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创新营销,提高县域旅游品牌影响力。蒙阴县注册了“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旅游形象品牌和“崮乡人家”“椿树沟”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孟良崮战役、沂蒙六姐妹事迹多次搬上荧屏,以景区实景、实情拍摄的电视剧《遍地书香》和电影《崮上情天》热播;成功打造了桃花节、刘洪年会、机车节等20多个节庆品牌,其中,蒙阴桃花旅游节已连续举办16届,获得“中国最具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奖”;成功举办了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大会、全国宣传贯彻《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服务规范》暨红色旅游扶贫培训班、中俄红色旅游年、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等大型系列旅游节庆活动300余次。
现实目标:惠民富民
全域旅游永远在路上,蒙阴县各级党委政府清醒意识到,作为一项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是提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现路径,其现实目标是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该县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镇、以小品的精细来打造农户。大力推广“旅游+”“+旅游”新业态,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将生态优势通过全域旅游转化为惠民富民的新的增长点。
距离孟良崮主峰两公里的垛庄镇红日村,因战争题材电影《红日》在这里取景拍摄而得名。致富路上这个交通不便的小村一度掉队,在2015年时该村还有三百多家贫困户。整体脱贫后,村民们在创富路上加速追赶。全域旅游的丰硕成果,给了他们“超车”机会。2020年,樱之崮田园综合体在村东落地建成。村民们不仅有了家门口就业的便利,还可以借助游客资源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
同在垛庄镇,原本偏居一隅、年轻人争相逃离的椿树沟,也因当地发展全域旅游,全村16户村民靠旅游搞起农家乐、民宿,或者在景区内摆摊卖土特产,蒸蒸日上的生活吸引了年轻人返乡“继承”家业。
在已经取得全面胜利的脱贫攻坚阶段,蒙阴县极积探索和创新了旅游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激励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先后探索了“景区+村居”“旅游+民俗”“旅游+扶贫村”“党支部领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扶贫模式,让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足不出户就能挣钱,美丽乡村敲开美丽经济致富门。全县1100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脱贫致富。如今的致富路上,老百姓从卖果品、卖产品,向卖生态、卖环境、卖空气、卖文化转变。
依托特有的优势和禀赋,蒙阴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全景蒙阴”战略,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全国知名高品质康养胜地等“五大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南接北融”,着力将蒙阴打造成为济南和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后花园”。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