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非遗 | 第四届咏春文化节在广州永庆坊举行

2022-06-04 10:28:57 来源: 文旅中国

咏春拳(西关)作为广州市荔湾区一个重要的非遗文化项目,发源于广府西关十三行、延续于永庆坊一带,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6月3日至4日,由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区文化馆、永庆坊,岑能咏春传人、岑能之子岑兆伟等策划和组织,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协办的“龙在永庆”第四届咏春文化节在广州永庆坊举行。

开幕式当天,岑能咏春的历代传人们,齐聚咏春堂,共同缅怀宗师。少儿习拳者们为现场观众表演了各式拳法套路,他们当中最小的才上幼儿园大班。

“龙在永庆”第四届咏春文化节现场

岑兆伟表示,作为咏春(西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有责任将前人留下的好东西发扬出去。除了在永庆坊举办非遗咏春文化节,未来还会走出永庆坊,进入老街老巷,与街坊分享练武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让大众更了解非遗文化。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馆长谢德明赞称,咏春(西关)一脉相承,西关咏春传承人用他们的腰马功夫,续写着中华文化的精彩。

咏春拳拳法套路表演

本次活动的另一重头戏是“粥王精英争霸赛”。饮食文化是广府文化之一,其中“食夜粥”是广东人称呼练武术的代名词,也是代表了一种武术文化。把饮食文化与武术文化巧妙结合,既有武术比赛金牌,也有粥王比艺金牌,节目新颖精彩,各咏春拳传人各“粥王”各自施展浑身绝艺,互相PK,练武又尝粥,喜获金牌,生动有趣又宣传推广了非遗文化。

开幕式上的咸水歌表演

据介绍,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流行在广东、福建一带。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其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擅发寸劲。和其他功夫拳法不同,咏春拳不单纯追求肌肉力量,反而是一种讲究“聪明”的拳法,更讲究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身体的协调性。上世纪三十年代,岑能师承霍保全、冯少青一脉,师从阮奇山、张保、韦玉笙等咏春宗师,成为咏春拳的第六代传人;后岑能在西关授课,传播涵盖了珠三角及港澳海外等地域,为咏春拳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岑能咏春传承人岑兆伟回归西关,在永庆坊创立了广州岑能咏春拳传承基地;2019年,咏春拳(西关)成功申报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广州咏春拳重要的文化符号。此后,咏春拳文化便一直在永庆坊内生根发展,一年一度的咏春文化节,更是让众多咏春拳爱好者集结于此。

(图片拍摄:许建梅)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