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在教育部推动新文科建设以及今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调研探讨新形势下戏剧影视学科发展现状、问题与思考,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特别策划举办了“新文科视野下戏剧影视类专业、学科与课程建设论坛”的“云端”会议。
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承办,《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学术支持。
会议主要围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戏剧影视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主题展开,与会专家结合各类院校教学特色提出真知灼见,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发展改革献计献策,助力实现戏剧与影视学类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副主任委员、中央戏剧学院校长郝戎,副主任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以及9位委员出席会议。
浙江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蒋国俊在论坛开幕致辞中对新文科背景下戏剧影视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提出了树立古今融通、中外结合的意见。
周星表示,新文科建设下戏剧影视类学科首先要在强化艺术审美观念上下工夫,其次要融通艺术多领域之间密切的关联性和互助性,在更广阔视野下扩大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不能忽略互联网高科技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发展。他强调,无论在新旧文科视野下,戏剧影视类学科建设者都要传扬艺术与品行的关系,注重凸显艺术审美的价值和意义,这才是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
会议中,各与会专家分别就新文科背景、危机与变局思维下的戏剧影视类专业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度研讨。戏剧影视学科发展应建立新坐标、新视野与新格局,其中艺术和技术的融合、课程体系化建设尤其重要。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专家们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发展的良好思路和策略建议。
更多学者结合当下时代发展,谈到了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孙立军以电影业发展为例,认为电影业自无声、黑白电影发展到有声、彩色电影,从长达百年的胶片时代、工业生产时代,到如今迎来数字化时代,这要求戏剧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不断面临新的时代挑战。
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则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催生的在线教育新业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线教育正在为传媒教育协同发展赋予新动能,“教学课程大规模上线,也为我们在师资开放共享学科融合学界与业界的融合提供了现实路径。”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庚钟银结合当下热词讲述了艺术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变局,“民法典、直播带货及虚拟仿真实验室”这三个热词所折射出的时代变化为学科发展带来了启发。在庚钟银看来,整个疫情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次大演练,这让教育从业者积累了更多经验,也进行了更多反思。“在这样一个疫情当中,也给我们教学高等教育、影视艺术教育带来新机,可以在疫情局面下,开辟出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新的局面。”
据了解,疫情期间,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牵头举办两次“云端”会议,并策划“审美与向善:艺术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联袂国内顶尖高校与艺术名师公益开讲,传道授业解惑,多维度开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类教指委的工作先河,已惠及受众一万余人。
(图片由论坛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