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作为核心展览,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协同共力下,共展出宋元明清传世书画37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3件(组),包含两宋书画10件(组),以数十帧宋、元、明、清书画名迹,展现出画史上绵亘千年的江南情致。
在江南最美的时节,中国美院美术馆馆外湖山如画,游人如织,馆内陈列着描绘湖山胜迹的千古名作,群贤毕至。“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特展,系统呈现了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江南地区的千年宋韵书画艺术文脉。特展含两大板块,其中“浙水敷文”展现了宋代以来以江南山水人文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湖山信美”展示了南宋以来以杭州和西湖为中心的历代书画精品,承载了湖山胜景丰厚的人文内涵和美学价值。
此展是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在800年后首次在杭聚首。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家”,这四家的艺术风格既有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的艺术个性,他们的画风在南宋150年盛行不衰,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李唐是中国绘画史上跨南北宋变局的关键人物。其画法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此次展出的天津博物馆藏《濠梁秋水图》,是他的画风从雄峻厚重转变苍劲洒脱的重要见证,是稀见的宋画珍品。
刘松年,因居住在清波门故号“清波”。这次他的代表作《四景山水图》真迹“回到”了清波门。这组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描写西湖四季景色,四时变化清晰,四景描绘入木,笔墨严谨细密,刚健兼有滋润,显示了画家对家乡山水的挚爱之情和对西湖景色的细致体察,令熟识西湖景致的杭州观者似乎穿越800年的时空与之情深共鸣。
人称“马一角”“夏半边”的马远和夏圭,作品“小中见大”的概括性笔墨,凸显强烈空间感。展览中马远的《雪屐观梅图》(上海博物馆藏)《松寿图》(辽宁博物馆藏)、夏圭的《烟岫林居图》(故宫博物院藏),是宋韵江南书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北宋郭熙作品存世极少,展出的《溪山行旅图》是云南博物馆书画类藏品的镇馆之宝,首次出馆展出;藏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的北宋翟院深《雪山归猎图》气象万千;元代赵孟頫《行书吴兴赋》,南宋李嵩《西湖图》、马和之《毛诗图》、南宋佚名《柳下双牛图》,明代沈周《湖山佳趣图》、吴彬《莲社求友图》等均为来自各大博物馆的顶级藏品。
宋画作为一种美学基因,早已植入国人的文化传统。宋画里的景致就是今日的湖山,是今天的我们无比熟悉的生活细节。这片丹青世界里,800年前真实的烟火气和时代密码清晰可见。艺术家的笔下,不仅是时代之景,还有生命的价值。置身展览现场,千年宋韵书画艺术文脉在此呈现,仿佛开启了一场与文人士大夫的“零距离”对话。
在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看来,美院地处杭州,秉承宋代画院千年文脉,作为中国画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国画教学尤重名迹之临摹、正典之研习,其宗旨非为复古,更在开今。“我们相信,承继传统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要发显古人之创始精神。在经典的传习中,我们努力做到与古人志气相投,心心相印,正是为了让古人的观物之道、制像之法,在当代人的感知经验和精神土壤中重新生发,更是为了重新找回那个山水世界中的人——那种在天地万象中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继而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中国人的伟大精神。”高世名说。
除“湖山揽胜——宋韵江南书画艺术”展之外,同期展出的“夜山钩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典垂百代——两宋传习书画展”,共同构成了“宋韵今辉”艺术特展集群。
据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本次展览总策展人余旭红介绍,这是一场生动的中国绘画史课程,也是一次全社会的美育行动。展览过程中,观者可以通过宋元明清的经典作品,感受到中国绘画的绵延,中国文化的传承有序。“同时,我们还能深刻感受到一种状态——当我们面对一张画时,究竟收获了什么?尤其是面对一幅原作和当今时代的图像之时,那种可感、可知、可观、可游的精神状态。”
“宋韵今辉”,不仅面向历史,同时立足当代,指向未来。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强调“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在这条生生不息的文化基链中,黄宾虹和潘天寿是两座高峰。“夜山勾古——黄宾虹的宋画研究及其传承”展现了黄宾虹“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的绘画之路,他坚持从传统文化内部寻求“内美”,尤以宋画为尊,以浑厚华滋的风格把传统山水画推向新高峰,更从真山水中证悟晚年变法之“理”。“立最高峰——潘天寿的常变之道”则呈现潘天寿“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以“充分了解自己”的方式,以高度自信和宽广视野面对世界,呈现出来的新中国气象、新时代风神。
黄宾虹、潘天寿等高峰名师通过自身博雅和贯通古今,亦开启了中国画和书法的高等教育的历程。中国美院地处杭州,秉承宋代画院千年文脉,为中国画高等教育的开创者。特展上“典垂百代——两宋书画传习展”,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书画临摹作业,呈现不同时期学院教学中对宋代书画的传习;“含英咀华——绘通中西的国美油画”板块则以林风眠、赵无极等延至及当代具象表现绘画的油画作品,表现融汇中西的深厚脉络。
“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亦是一场社会美育大课堂,在真迹中寻找真山水,释放文化感受的公众接口,以最高规格打造别开生面的、全民参与的社会美育行为。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美育工作坊。其中既有面向专业人群的各项学术论坛,也有面向杭城中小学生的“身边的艺术课堂”,更有集结多位著名画家、学者领衔讲解的名画细读系列,以多媒介的方式共享给全民……分主题、多层次、共频道,以期与更多的海内外参观者深入交流与互动。
展览将持续至4月16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李唐 南宋 濠梁秋水图 绢本 设色 手卷 天津博物馆藏
四景山水图 南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手卷 画心四段每段纵四一点三厘米横六九点八厘米 故宫博物馆藏
南宋 马远 《松寿图》 绢本设色立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夏圭 《烟岫林居图》(京1-373) 绢本墨笔册页 纵25.3厘米 横2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李嵩 《西湖图》 纸本设色手卷 纵27厘米 横80.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全卷含题跋31.5x296cm)
南宋 马远 《雪屐观梅图》 绢本设色立轴 纵161.5厘米 横101.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雁山第一奇图 潘天寿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风景》林风眠 纸本水墨设色 67.5x65cm 1980年代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青城山中坐雨》 黄宾虹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