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实施三年成效显著

2022-06-18 16:39:06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17日,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2019-2022)总结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师徒传承首轮三年期满之际,全省文学、戏剧曲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美术等领域的32位名师代表与24位学徒代表齐聚一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文艺人才培养经验,畅谈文艺事业发展大计。

会议现场 王炜摄

三年前的四月,江苏大剧院舞台星光熠熠。百位文艺名师集体收徒,一支门类丰富、实力雄厚、青蓝相继的文艺人才队伍号角就此吹响——“名师带徒”计划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重要工程,是建强文艺苏军、推进江苏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计划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联、省作协实施,旨在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推进江苏文艺薪火相传,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年文艺英才,切实肩负起推动江苏文艺“高处再攀高”的时代重任。

会上,8位书法、美术、文学、戏曲等领域的师徒代表进行主题分享。他们结合自身艺术生涯和创作经历,谈思想认识、谈学习体会、谈创作感悟,展现出江苏文艺工作者勇担使命责任、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的信心和决心。

师徒结对的三年里,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孙晓云以“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为精神坐标和行为指导,教导徒弟要“以中国书法的美为媒,书文兼修、守正创新。”相较于当代的书法教学趋向于集体教授、学院式培养,她认为,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手把手”“一对一”教授,将时代特性加入传统的师承教育,畅通了师徒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周京新总结了“名师带徒”模式与高校教育的几点不同,指出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具备高起点、师生之间双线选择更为明显、对主题创作的执着追求等特征,为青年人才打造了良好的成长与展示平台。

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秉持“为江苏文学薪火相传做点事情”的文学追求,畅谈三年以来师徒笔耕文坛、切磋文学的心得体会。他强调,要高点定位,注重实战,不断激发青年作家的文学潜力,用工匠精神切实提高青年作家的创作实效。

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石小梅用“欣慰”一词概括自己参与“名师带徒”计划的感受。三年来,她与徒弟施夏明共同打磨出《浮生六记》《眷江城》《瞿秋白》等佳作回馈观众,见证徒弟从三年前的模仿学习,到一步步扎实积累昆曲基础,不断掌握规律方法并成熟运用,“这个成长过程生动诠释了要如何做好‘新时代的传统戏曲工作者’。”

现场,儿童文学作家、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赵菱,诗人、散文家、《雨花》杂志编辑部主任向迅,漆画家、南京师范大学教师郑家闽,二胡演员、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首席孙瑶琦四位高徒纷纷围绕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故事,感谢恩师们的辛勤付出与谆谆教诲。

作为江苏超常规培养青年文艺人才的龙头型工程,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首轮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百名学徒在名师们的悉心栽培下,成长步伐进一步加快,创作演出水平明显提升:出版文学著作近70部,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编创展演戏剧160多部、曲艺60多部、音乐舞蹈近40部,创作民间工艺作品70多件。其中7件作品入选全国性美术书法展览活动,1部作品被列为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13人参与创作或表演的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资助,展现出江苏青年文艺家勇于突破自我、不断攀登高峰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学徒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艺活动,崭露头角的势头更加强劲,在省内外重大文艺评选评优中佳报频传:3名学徒获得全国性文艺奖项,4名学徒入选国家级重大文化展示活动,28位学徒在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文艺大奖、紫金山文学奖中获奖。5人荣获国家级人才称号,7人获得紫金文化英才称号,33人获得紫金文化优青称号,146人次、457人次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展演,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产生一定名气的学徒比例大幅增加,展现出江苏青年文艺人才比学赶超、加快提升的强劲势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推动江苏文艺高处再攀高,人才是根本,队伍是保障。”江苏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首轮“名师带徒”计划的实施,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也验证了对人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江苏培养文艺人才、建强文艺苏军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新一轮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应坚持思想引领,把牢方向导向;紧扣中心环节,赋能创作生产;创新传承方式,建强文艺苏军;加强党的领导,汇聚工作合力。胸怀国之大者,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初心使命,锐意奋发进取,共同推动江苏文艺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再攀新高峰。

责编:杨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