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可歌可泣的“红嫂”故事,细腻动人的“军民鱼水情”……2月18日至19日,作为欢乐春节暨国家艺术院团(澳门)演出季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沂蒙》在澳门威尼斯人剧院上演。
文化和旅游部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共同主办的欢乐春节暨国家艺术院团(澳门)演出季,对于推进对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支持澳门文化发展、发挥澳门独特优势、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及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都是一次生动的实践。
演出季旨在支持澳门丰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内涵,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充分发掘国家级优质文化艺术资源,面向澳门市民展示国家艺术院团文化发展成果,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2023年澳门演出季首个亮相的国家艺术院团,中央芭蕾舞团带来了以芭蕾讲述“红嫂”故事、弘扬革命文化、展示中华审美风范的《沂蒙》。
40多年前,中央芭蕾舞团创排的芭蕾舞剧《沂蒙颂》,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剧中《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的主题旋律一直传唱至今,之后在《沂蒙颂》的基础上构思创排了舞剧《沂蒙情》和《沂蒙三章》。在这3部作品的基础上,中央芭蕾舞团以全新的编创手法,创排了《沂蒙》。
《沂蒙》由中国芭蕾经典《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蒋祖慧作为艺术顾问,著名作曲家、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作曲之一、80岁高龄的刘廷禹担任作曲,“中国芭蕾舞服装设计第一人”、《沂蒙颂》的服装设计、92岁高龄的李克瑜担任美术顾问,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助理、芭蕾大师徐刚担任编导,同时集合新一代舞蹈编创人才和舞美设计人才。
该剧聚焦“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着重刻画了英嫂、排长、二妮、小唢呐4个角色,讲述了乳汁救伤员、积极支援前线、冰冷河水中架人桥等感人故事,用炙热的情怀、精湛的表现手法、深厚的艺术传承,书写下“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内涵,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芭蕾赞歌。
在中央芭蕾舞团优秀青年演员宁珑、武思明、李梦飞、申梦凡的领衔下,中央芭蕾舞团年轻的艺术使者们以精湛的演绎和深情的表达,为澳门观众献上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视听盛宴。演出结束,观众席间长久而有节奏的掌声是澳门观众对《沂蒙》由衷的喜爱和赞美;舞台之上,演员们也用一次又一次的返场谢幕表达着对澳门观众的感谢与不舍。
来自澳门科技大学葡萄牙语专业的大三学生韩奕朴说:“舞剧中‘红嫂’送别亲人的场景,以及悲壮万分的战场景象,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坐在第一排,可以把演员们的表情、肢体语言看得非常清楚,大家的精彩表现让我非常感动!”
“我很喜欢芭蕾舞,当我先生在报纸上看到演出的消息,就赶紧买票来观演了。我觉得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们都很优秀,舞台上演绎的故事也特别打动人心,它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我觉得这样优秀的作品值得更多的年轻人来观看,让他们能了解我们国家能迎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今天、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澳门观众翁女士说。
除了演出,中央芭蕾舞团还准备了大师课、艺术普及讲座等活动,让更多澳门民众走近芭蕾。
2月16日,欢乐春节暨国家艺术院团(澳门)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大师班在澳门文化中心举办。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一级演员曹舒慈作为主讲人,以扎实的艺术功底、精彩的讲授,让在场的澳门专业舞者、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和澳门濠江中学舞蹈团的学生们兴奋不已。大家纷纷表示,见到心中的偶像非常激动,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收获颇丰。几个技术动作难题,通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对芭蕾的舞台表现力也有了全新的认知。他们也希望澳门演出季多多安排这种高含金量的活动。
2月17日,《沂蒙》首演前夕,徐刚在澳门文化中心为观众带来讲座《芭蕾与中国》。徐刚从芭蕾艺术的起源、19世纪芭蕾舞的兴盛,联系中国芭蕾艺术发展历程,分享《沂蒙》创作背后的故事,与观众共同探讨芭蕾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艺术家不断创作与打磨中与中华文化有机融合的成果与思考。
活动现场,《沂蒙》女主角、获得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的宁珑展示了《天鹅之死》选段和《沂蒙》选段,并带领现场舞蹈爱好者学习《沂蒙》尾声中的女子集体舞片段,现场观众积极踊跃学习展示,共同体验芭蕾艺术的魅力。
据介绍,欢乐春节暨国家艺术院团(澳门)演出季由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文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协办,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协会承办,金沙中国提供场地支持,澳门中银独家金融支持。后续,演出季将陆续邀请多家国家级文艺团体,在澳门举办演出、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交流活动,推动国家艺术院团与澳门当地民众、文艺团体和学校的文化交流与深度合作,助力澳门培育文艺人才、打造艺术精品,为国家艺术院团及澳门当地文艺团体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