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丨老建筑“活”起来!大田世居文物活化有新招

2022-04-19 18:02:09 来源: 文旅中国

作为深圳地区较为典型的大型城堡式客家围龙屋,大田世居距今近200年,具有浓厚的客家传统建筑风格和人文价值。近日,“活化新生——文旅赋能客家古民居(大田世居)保护利用”案例获评广东省2021年度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大田世居在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方面提出了“新点子”、走出了“新路子”。

三大活化利用模式文物建筑焕发新生

大田世居位于龙岗区宝龙街道,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近200年历史。总建筑面积808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0686平方米,整体结构完整、稳定,现存的建筑物基本保留原有建筑风格。但是在2016年以前,这里因原住民外迁上楼、缺乏统一管理等原因,常年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与城市的发展格格不入。

对于古客家围屋活化利用工作,与以往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管理均由政府包揽有所不同,大田世居作为龙岗区乃至深圳市首个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化参与的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项目,通过政府整体文物修缮、公开招选活化利用社会运营单位,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运营模式,其中政府主体修缮投入4200多万,社会运营主体累计完成投资 8500 多万。

运营单位以博物馆为切入点,大田木作博物馆定位为“原味”、“有趣”,通过“IP 传导,文创衍生”的方式,创新发展思路,打造博物馆 IP 及相关衍生产品,通过文创+产品+体验+营销把传统文化产品引向时尚消费新境界。再根据文物建筑本身的特点和项目定位,引进相关产业和合作机构,发挥文物建筑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打造独特的传统文化 IP 孵化平台。

另外,通过缝合文物点周边的空间,进行三旧综合整治和风貌特色改造,实施“文物唤醒、文产激活、文旅新风、文化添彩”策略,使文物建筑焕发新生,最后形成了集“文博展览、匠作体验、文化交流、IP孵化、文创办公、文旅休闲、文教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文博综合体特色文旅项目——大田匠作文化村,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人文体验空间和产业集聚发展空间。

四大平台支撑盘活古建筑周边资源

大田世居活化利用始终确立“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根据建筑的特质和所在地宝龙街道传统家具产业较为发达的特点,实现了大田木作博物馆 →大田世居 →大田匠作文化村的统筹利用,继而再扩大到大田匠作文化村周边,形成生态乐园、匠心广场等文旅发展格局。

同时,以大田世居为中心,围绕大田的定位和资源聚集,以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文物活化、文化活动为主导,构建四大活化利用支撑平台,进一步促进两中心融合发展,即:匠师文创平台、非遗交流平台、研学教育平台、文化活动平台。

在四大平台的支撑下,近两年来大田世居先后承办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大田匠作文化村分会场、 深圳市第十三届欢乐闹元宵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龙岗区首届少年诗词大赛以及深圳拉阔戏剧节等100余场文化活动,各种形式的“节、会、展、演、赛”活动,进一步激发文创活力,在带来可观人流的同时促进了文化消费和产业发展。

“大田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之一、 2021 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等荣誉。

接下来,大田项目将在“两中心”融合基础上,以文旅为支撑,文博、文创、文商等多业态并行发展。通过搭建产业孵化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引领片区公共文化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