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产业 | 《邓小平小道》:传承红色基因 再现伟人风采

2022-01-13 16:25:53 来源: 文旅中国

1月12日,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邓小平小道》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特别放映活动。全国政协相关领导与剧组及出品单位代表一起,在放映后的座谈会上,共同探讨影片在传承红色基因,呈现伟人风采方面所具备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电影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当年小平同志家国情怀系于一身,坚强隐忍,忧国忧民,一边劳动,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但仍然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令人感慨。正如影片所揭示的那样,一条乡间小道伸出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这也是电影《邓小平小道》名字的由来。演员卢奇在该片中担任主演并联合导演,他60余次饰演不同时期的邓小平,而这一次,真真正正的走进了邓小平的内心世界。

据了解,电影《邓小平小道》剧本原名《父子》,邓小平邓朴方的父子之情正是电影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编剧王兴东,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百年,于2004年就开始了剧本创作,他深入江西陆军学院、新建拖拉机修配厂、邓小平起居室、邓小平同志故居将军楼等地实地采访,数易其稿。2008年,王兴东将剧本改编成广播剧《深情》,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从2004年开始采风创作,到2020年成片,16年来编剧王兴东以初心创作,终于将这段对中国人民影响深远的历史搬上了大银幕。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讲述了电影《邓小平小道》剧本背后的故事。“《邓小平小道》剧本创作开始于2004年,也就是邓小平百年诞辰的时候。王兴东同志最早和我来沟通交流,我是最早看见这个本子的,当时叫《父子》。我非常支持这件事情。为了得到邓家的授权,我亲自找到邓楠、邓榕同志,她们都很支持,但建议我去找邓朴方同志商量。由于邓朴方是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考虑到很多因素,他当时决定先不拍,有机会再说。我跟王兴东商量先不拍了,把本子留着。时隔17年,终于拍出来了,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看完影片之后,龙新民充分肯定了电影的深远教育意义:“观看电影是生动、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我想这部电影一定会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党的历史教育,进行党史的学习教育,进行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教育,进行党的伟大精神的教育,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时,他也呼吁一定要做好该片的宣传发行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时代的精品力作。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委员,空军少将朱和平提出,电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应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打仗不怕牺牲不怕流血,逆境当中受了委屈对党没有怨言,小平同志就是如此。同时让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么来的,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为什么弥足珍贵。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最难破的其实就是人物塑造,这部电影里小平同志这个核心人物立起来了。”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宗委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伊丽苏娅表示自己在观影过程中几度落泪。“关于邓小平在南昌的很多故事我略所有闻,但是没有像这次看到电影这么翔实,而且是从细节上,情感上真是打动人心。卢奇同志演的非常好,非常感人,他把握的火候恰如其分。”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女法官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尚秀云从子女教育方面和亲情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电影里邓小平同志在艰难困苦中对瘫痪的儿子邓朴方细心照料,他是一个模范的父亲,儿子邓朴方也是一个懂情理,孝敬父母的好儿子。这种浓浓的父子情,也是给我们父母和孩子的这种亲情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同时,她也强调了这部电影的教育意义。“这部电影的放映将给年轻一代能够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影片联合导演、邓小平扮演者卢奇透露了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我演邓小平演了这么多年,这一次不是作为领导出现,而是处于特殊时期被监管的状态,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我们用很多细节描写把人物立起来,片中他对父母、对家庭的真情流露,表现了一个鲜活的共产党人形象。”

作为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级编剧王兴东在现场不忘呼吁维护编剧的权益。他表示,“中国电影要具有产业竞争力,首先要注重原创,没有原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量。我们电影走向世界,必须要依靠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原创的力量才行,改编别人东西是不行的,那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

(图片来自片方)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