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法国某奢侈品牌一款售价29000元的半身裙引发争议,其外观高度“撞款”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然而,该品牌在商业宣传中只字未提灵感源自中国马面裙或中国文化元素。很快,“抄袭”“文化挪用”等关键词轮番冲上热搜,网友情绪持续发酵。最近还听闻有中国在法留学生穿起汉服,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举牌表达对该品牌的抗议。
这不禁令人想起,在纽约、伦敦、巴黎、米兰等国际知名时装周上,牡丹花样、仙鹤图纹、旗袍盘扣、龙纹、苗族银饰等具有中国元素的服饰也曾多次亮相,均未引发如此反应。那时候,看到中国元素被西方服装品牌使用,很多人觉得有扬眉吐气之感,人们乐意看到中华文化通过西方设计师的作品传播到全世界。相较之下,可以看出,借鉴了不承认,对“马面裙”及其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才是这款裙子招致不满的关键。
一条“马面裙”,更折射出国人文化心理发生的嬗变。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持续升温,对文明互鉴、平等对话的认知逐渐深入,文化自信日益坚定。如今,人们看待西方品牌时,仰视的视角少了,平视的眼光多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新征程上,在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创造和传播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文化产品等诸多方面,我们还要再努力、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