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曼玲在《锁麟囊》中饰演薛湘灵
2022年12月27日,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张曼玲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在长达70余年的京剧表演艺术生涯中,张曼玲从台前到幕后,兢兢业业,为京剧程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亮嗓程派,独特程韵
生于1935年的张曼玲是中国戏曲学校(现中国戏曲学院)的第一届学生,她曾在2015年综艺戏曲栏目《欢天戏地》录制时回忆起到中国戏曲学校考学时的情景:“我以为只要唱一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就可以了,没想到给我来一‘下马威’,让我化妆、扮上,演一出。”面对台下的考官,小曼玲自选表演了一段《拾玉镯》,过程中却将椅子放错了地方,被提醒后,她没有慌张,依然带着身段、投入人物情绪开始表演。张曼玲说,当时提醒她的是大名鼎鼎的“通天教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王瑶卿,张曼玲的灵活应变得到了考官的认可,成功被录取。
入学后,张曼玲插班学习了青衣、花旦、刀马旦,得到了王瑶卿、于玉蘅、罗玉萍、华慧麟、程玉菁等名家的真传。“我师父在京剧表演艺术上可谓是才华出众、一专多能、博采众长。”张曼玲的入室弟子、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婧说。在上世纪50年代的艺术实践中,张曼玲青衣戏能演《孔雀东南飞》《霸王别姬》《生死恨》等,花旦戏能演《拾玉镯》《春香闹学》《荷珠配》,刀马旦能演《棋盘山》《十三妹》《樊江关》等,其戏路之广、基础之扎实,为进一步深造程派艺术提供了先决条件。
1961年,在时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史若虚的指引下,张曼玲开始专攻程派艺术,向京剧大师程砚秋嫡传弟子王吟秋学习了《火焰驹·打路》和《平地风波》两出戏,并举办了专场演出,得到观众热烈反响。当时,编剧黄宗江评价张曼玲的专场表演“新鲜但不陌生,程腔程韵之中又有几分特色,了不起”。专场演出的成功让刚刚走上程派之路的张曼玲备受鼓舞,也坚定了她立雪程门、不断钻研的决心。1962年,张曼玲正式拜程派名家赵荣琛为师,学习了《玉堂春》《锁麟囊》《荒山泪》等,其艺术水平得到飞跃,成为程派第三代传人。
经过多年舞台艺术实践,张曼玲在充分继承程派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并根据不同剧目角色的特点创新发展,形成了演唱音色清亮、表演婉约自然的程派艺术风格,呈现了自身潜在的独创能力和程派艺术的表演魅力。上世纪80至90年代,张曼玲与剧作者合作创编,首演了新编历史剧《大明魂》和《甘棠夫人》,为程派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
教不藏私,学不取巧
1998年退休后,张曼玲退而不休,转而从事京剧表演教学工作。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张曼玲拿出当年跟随赵荣琛学戏时的笔记给他们看,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心尽力。“教不藏私,学不取巧。”这是赵荣琛给张曼玲题的字。
在张曼玲的学生吕耀瑶的回忆中,她在国家京剧院排的戏基本上是张曼玲现场指导排练的。“曼玲老师的教学是十分用心的,她能看到每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因材施教,给不同条件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成长。”如今,吕耀瑶已是国家京剧院国家二级演员,主攻程派青衣。在吕耀瑶的印象里,张曼玲对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会亲切地唤她“小东西”,会问她“来不来家里吃饭”,对学生们也都十分照顾。“老师常说,‘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她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我会努力传承好她的艺和德。”
张曼玲对创作的要求十分严谨,在教学的过程中,她时常向学生强调:“功无捷径,勤学苦练;艺无止境,精钻细研。”1996年开始跟着张曼玲学戏的周婧回忆,早年她跟张曼玲学戏时,时常惹张曼玲不高兴,“以前有部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我觉得我和师父之间,我就是‘没头脑’,她是‘不高兴’。第一次进师父家门时,师父就告诉我,虽然程派是流派,但不要有门户之见,要博采众长,多跟不同的前辈学习,吸收百家之长。”周婧说,张曼玲包容式的教学方式和态度让她在学戏的过程中成长迅速。
真诚乐观,无私奉献
在周婧心里,27年来,张曼玲亦师亦母。“她不仅在专业上教我进步,在生活中也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鼓励我、肯定我,给我莫大的底气。”谈至动情处,周婧潸然泪下。
在家人的回忆中,张曼玲性格爽快、热情真诚,她的老师、学生、同事都十分喜欢她。1992年,张曼玲和她的先生、京剧导演史燕生受邀担任电影《霸王别姬》的戏曲指导,并担任影片主演张国荣的京剧导师,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曼玲儿子史小东说:“母亲的性格非常讨喜,有她在的地方总是热热闹闹的。”
作家、编剧何冀平是张曼玲的外甥女,她曾在回忆文章中写:“姨母张曼玲性子急,做事快,不论做什么都要做到第一等。”2016年的一天,张曼玲因年事已高且过于操劳,不幸脑出血,此后6年一直行走不便。但她并不服输,躺在床上也要听戏曲,听到不对的地方,忍不住想站起来。
每每想起母亲患病这6年来的艰辛,史小东心疼的同时也感动于母亲的坚强:“近来我也时常在想,母亲为何会那般坚毅乐观,现在想想,大概就是她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及家人的眷顾,支撑着她走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在史小东的印象里,母亲张曼玲十分爱他。“她鼓励我做我想做的事,总是会从不同方面夸奖我,给了我足够的爱和底气。”史小东说,张曼玲留于世间两份爱,一份爱给了家人,另一份则给了京剧表演艺术。
2018年5月,张曼玲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是坚守,也是推陈出新;传承不仅是几出戏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周婧表示,当下阶段也是新的起点,“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将老一辈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和精神品质传承下去,不辜负他们的心血。”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