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物 | 渤海国与南汉国遗址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

2023-01-04 17:50:33 来源: 文旅中国

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开展。

参观者在“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现场参观

本次展览为渤海国与南汉国遗址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精选了178件出土文物,通过泱泱华夏、物阜民丰、异域同川、瀚海无疆4个部分,全面展示渤海国与南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流等风貌。

参观者在“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现场参观

渤海国、南汉国,相隔千里,寥有交集,但都在大一统的唐王朝影响下,为巩固辽阔的地理疆域、促进地区发展、实现多民族、跨区域文化交流、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作出了贡献。

参观者在“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现场参观

渤海国、南汉国,文化同中原文化高度统一、密不可分,都为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和分布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2021年,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均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本次展览两地文物联袂展出,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古代建筑史、工艺史等,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均具有重要意义。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的石螭首

本次展览是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文物首次来到广东地区展出。其中,出土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宫城正门的石螭首备受瞩目。据了解,这件螭首是渤海上京城宫殿台阶所用,螭首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其形象常用于中国古建筑装饰。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的“保德”字押记瓦

而从该遗址出土的“保德”字押记瓦也尤为引人注目。渤海上京城出土的板瓦和筒瓦上,多带有戳印文字,多为单字,少量为二、三字,含义多不明了,也有“宝德”“保德”这样有吉祥寓意的词组。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的宝相花纹砖

宝相花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之一,盛行于隋唐时期。本次展览展出的宝相花纹砖,图案美观、秀丽,是渤海国典型的建筑材料之一,多用于宫殿台基两侧的垂带和踏道的铺设。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大有十五年壬寅岁建”铭文青釉陶排水管道残片,此次亦在展览中亮相。据介绍,“大有”是南汉高祖刘岩的第三个年号。刘岩在位时,在广州大兴土木,广建宫殿苑囿,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这件残片对于研究南汉宫苑建筑形制具有重要作用。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大有十五年壬寅岁建”铭文残片

展览展出的“掌要局”铭文白釉瓷碗出土于南越国宫署遗址。“掌要局”不见文献记载,一说其是南汉内侍省所设之局,职掌朝廷机要文书,相当于唐朝政事堂下属的“枢机房”。从“掌要局”字款瓷器出土于南汉宫城核心区来看,掌要局设在禁中之内。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掌要局”铭文白釉瓷碗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至2023年3月20日。

(许建梅 摄)

责编:杨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