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原创民族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以文艺精品传承革命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

2023-06-21 17:29 来源: 文旅中国

近日,原创民族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经过重新回炉、精心锻造,以全新的面貌亮相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该剧由湖南省常宁市歌舞剧团创作排演,是湖南常宁代表性红色经典歌剧、湖南省唯一选送剧目、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剧团剧目,最终荣获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

原创民族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剧照

真实再现波澜壮阔的工运历史

1922年,水口山工人大罢工震惊中外,这是中共湘区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正是再现了宋乔生、耿飚等革命先辈领导水口山工人奋起反抗,开展革命斗争的那段红色历史。

该剧在保留原版精华的基础上再次艺术创新,分为“矿难反抗”“谋划武装”“智斗截枪”“戏敌惩奸”“临危不退”“大义示警”“胜利上井冈”7个篇章,演绎以宋乔生、耿飚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敢于牺牲、勇于战斗,带领衡阳常宁八百矿工义无反顾奔赴井冈山、踏上革命斗争伟大征程的光辉事迹。

该剧以抒情性、描述性的手段将宏大的革命历史场景、人物内在的情感交集,朴实深情地、深层次地表达出来。张弛有度的节奏、浓缩的剧情、精练的台词、精致的舞美,以及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观众仿佛置身革命斗争现场,在气势恢弘的革命斗争中感受到民族大义、家国情怀、革命精神。同时,剧中激烈的矛盾冲突,令人感动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可歌可泣、恢弘壮丽的历史场景,更是让观众难以忘怀。

该剧原创主题曲《一条大路长又长》将整部剧目推向了高潮。二重、三重和四重唱,包括与合唱形成边缘化的多重声部的“混合唱”,形成了立体化、多层次的表达人物与戏剧情节发展的歌剧化场面。当声乐艺术与戏剧艺术完美相结合,台上台下产生情感共鸣,观众沉醉其中,歌声、乐声、掌声此起彼伏。

汇聚多方力量,铸就常宁红色文艺精品

据了解,《八百矿工上井冈》从剧本打磨到服化道筹备,再到排演,共耗费了6年时间,让县级剧团登上了中国歌剧节舞台。国家二级演员、常宁市歌舞剧团团长陈少辉表示,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几代常歌人的夙愿”。

为更好地以艺术形式再现历史,《八百矿工上井冈》还邀请了常宁市歌舞剧团原团长、国家一级作曲陈经荣作曲、配器、指挥。创作过程并不容易,正如陈经荣所说:“反复推敲打磨,才有了最终的成果。”

得知《八百矿工上井冈》参演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湖南省和衡阳市相关领导和部门也非常重视,不仅从资金方面大力支持,还协助剧团选聘精兵强将,修改剧本、增加时长、增加乐队和合唱队员,从各方面精心打磨。

《八百矿工上井冈》一经推出,深受线上线下观众喜爱,引发了各界热议与好评。如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资深研究员耿焱,国家京剧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宋晨,中央歌剧院创作室原主任蒋力,知名乐评人文硕等,看了后都表示赞扬,认可演员以歌铸魂,鼓励剧团继续奋力前行。

坚持创作创新,擦亮“常宁歌剧”文化品牌

常宁市歌舞剧团始建于1936年9月18日,原名“湖南抗敌演剧第三分队”,后改为“九一八剧团”,其历史悠久,本身就带有红色血脉。常宁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该剧团能经久不衰、青春焕发,靠的是正确的服务方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艰苦奋斗的传统。

近一个世纪以来,常宁市歌舞剧团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紧密配合党政中心工作,以艺术创新为突破口,以面向基层为己任,先后移植创作排演了政治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剧(节)目几百部,如《江姐》《洪湖赤卫队》《杜鹃山》《党的儿女》《那山那水那人》《一盆热水》《塔山青青》《瑶寨情》《夏明翰》等,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汇演各项大奖,塑造了不同时期的革命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此外,剧团每年都创作一批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新剧,坚持每年完成100多场惠民演出的任务。

陈少辉表示,常宁市歌舞剧团将以此次参加歌剧节为契机,不断提升剧团的创作和演出能力,以艺术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倾心创作精品,倾情服务人民,为传承、弘扬、擦亮“常宁歌剧”这张文化名片不断前行,走出一条新时代的文艺创新之路。

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常宁市歌舞剧团必将踔厉奋发、屡创精品,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