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韵一哥”评弹跨界高手、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对话“机械臂”歌手,一场评弹与上海音乐记忆跨时空对话4月17日晚在上海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开启。
作为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展演板块第三台演出,当晚,“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为观众呈现了高科技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评弹“重遇”了时代曲。
评弹和时代曲,曾经在上海交相辉映,历经百年,已融入了上海城市的基因和记忆里。回望上海百年音乐传承,是否能在评弹与时代曲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寻找交点?“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借助计算机、AI等新技术媒介进行了有益尝试。
音乐会以现代电子音乐为载体,以评弹表演者为讲述人,百年前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女歌手“艾莉”保留着上海音乐记忆在机械臂中醒来,以“AI数字灵魂”的状态复活,与评弹歌者相遇,由此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时空的对话,呈现一个信息时代迷茫的“她”通过回溯历史记忆,以实现精神探索的旅程。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曾因“摇滚评弹”“爵士评弹”“民乐评弹”等跨界尝试,让不少年轻人爱上评弹。在“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中,他作为评弹歌者一人分饰两角——两代评弹艺人俞筱泉与蒋玉卿师徒。俞筱泉与女主角“艾莉”曾是幼时相识的朋友,因社会与家庭的缘由在苏州失散,又因评弹与时代曲在上海相逢,却最终相忘于人海。多年后,蒋玉卿面对数字灵魂“艾莉”这位师父的“故人”,百年前的故事因此而续写。
“数字激发音乐灵感,今晚的评弹有了新的尝试,不再像以往只是靠着演员说唱,而是有了视觉冲击,带领观众脑洞大开。”演出结束后,高博文还未平复内心激动的心情,“评弹本身就是‘跳进跳出’,AI将江南民宅、上海的老房子等素材做出3d效果呈现在舞台上,在AI空间中,年代场景不断变化,机械臂‘歌手’流淌出时代曲音符,这种对话方式让我感觉非常过瘾。”
此次“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是限像工作室(Limage Studio)携手上海评弹团共同创作的一次实验性演出。据编剧、舞台监督刘晶介绍,此次演出运用AI等新技术在视觉、音乐、表演等艺术领域创作形式的适配、艺术呈现的融合、工作程序重新布局等诸多尝试。“主创团队通过动作编排、深度图像采集、智能照明、实时演算等不同技术进行了创造性整合开发。同时,配合真实资料、模型与文字,基于原创剧本进行的数字化设计创作而成的影像设计,使得'艾莉'在音乐会中得以流畅地演绎,将声音、影像、动作等流畅地支持演出中的艺术呈现。”
刘晶说,此次音乐会创作团队包括评弹艺术家、音乐人、新媒体设计师、算法专家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数十位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们一起投入完成了这次深度共创,最终完成了AI编创音乐+机械臂表演+评弹艺术家的完整呈现。“这一过程给了我们机会去深入了解传统艺术的逻辑和方法,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未来在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中,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
当晚,整场音乐会带来了AI音乐创编与经典评弹曲两部分呈现。其中,注入“机械臂歌手”的AI音乐创编由德国音乐人约翰·尼格尔(Johann Niegl)与中国音乐人邓晴携手,他们利用AI等数字技术通过搭建《漫歌行》数据库、训练符合主题和创作需求的AI模型、生成音乐素材、作曲编曲再创作等尝试,最终“复活”时代曲女歌手“艾莉”,现场“演绎”《苏醒》《回头皆幻景》《繁华如烟》《重逢如是》《涅槃》《重逢》等多首曲目首演。这部分基于时代曲的再创作,也是音乐团队向严折西、周璇、姚莉等时代曲的创作者与表演者们的致敬。
今年3月至4月,上海音乐厅举办“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支持音乐家探索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推动数字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发展,为原创优秀的音乐作品搭建国际展示平台。高博文表示,这一平台有利于让音乐人与科技人携手探索音乐科技演艺产业的新路径,共创未来音乐演艺新形态。“今天的音乐会是1.0版本,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打磨,期待有更好的结合呈现。”
(文中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