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4月8日2024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正式开课,晒笔记、拼师资、亮教学点环境……沪上市民又在互联网上“卷起来了”。幸运的市民晒幸福,“看客们”有的偷偷抄下笔记,有些“新来的”则是激动地发出“灵魂之问”——“这些课该怎么报?”于是乎,在这春季班刚开课之际,不少人就预见了秋季班迎来报名抢课新高峰。要知道,今年春季班报名之日,680门课程中,112门课程10秒内被抢光,同时在线抢课人数峰值高达73万人;开抢1小时后,近650门课程全部抢完,占计划开设全部课程的95.6%。
每年都会有人问:“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抢?”答案有很多种,毕竟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来艺术夜校上课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总不外乎,门槛低、师资高、价格公益等要素的吸引。而且,夜校年年开,却年年新。新在哪里?主要表现在点位、课程和师资等。
就拿今年的春季班来说,谁能想到,平时难以挂上号的“石氏伤科专家号”竟“搬进”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成为了本季最大亮点课程之一。有不少人笑谈,来夜校“挂中医门诊”。只是挂个“门诊”那么简单吗?不是的。门诊只给你看问题,开方子。这夜校的“石氏伤科”课程则是让你“可以自医”。“让更少的人走进医院”是这门课任课教师,国家级非遗上海石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詹红生的开课目的。“从以往的门诊经历来看,很多病人的问题其实自己就可以解决,而且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时我们需要一天重复几十遍地向病人解释同一个问题。”于是,詹红生觉得中医科普极为有必要。以前,他在老年大学授课,如今有机会与市民艺术夜校合作,詹红生也来了劲,花费了不少功夫针对中青年授课群体做了课程调整。
专家在身旁指导,无论是一开始的热身,还是后面的上课,学员一个个别提多认真了。有的学员甚至连老师ppt上面的“仰卧位跟侧卧位枕头如何枕为正确”的例图都很工整地画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来学这门课的学员,多数久坐办公室,腰椎颈椎偶感不是。是以,第一节课下来,学员们纷纷感慨,“课程实用,老师讲得简单易懂,收获良多。”那可不,詹红生教授可说了,“要让学员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用得上”。
据介绍,今年春季班,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与曙光医院合作,开出有针对颈椎、腰椎等办公室毛病的伤科,以及儿科、妇科三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医课程试水,让大家能利用中医知识治病于未病之时。曙光医院党委副书记郝微微也表示,今后可能会开出更多中医相关课程。
今年春季班,不少课程开在了年轻人的心尖上。例如闵行区虹桥爱琴海电竞教学点开出潮玩卡牌对战课程。这门课程基于TCG卡牌中的PTCG即宝可梦集换式卡牌进行对战系列的教学;上海交易集团推出当下流行的武当八段锦课程;华东无人机基地坐落在金山,被称为攀向天空之城的阶梯,金山区文化馆分校则面向年轻人开出“上帝之眼·无人机”课程……
在宋庆龄“可爱的家”里,学习盘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今年,就有一批幸运的市民能够感受到这一份“殊荣”。持续升温的“文博热”,让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这一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越来越注重丰富完善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这一次,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首次加入夜校,尝试采用阵地服务形式,在工作日晚间延伸推出小、特、精、雅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据悉,立足自身特色文化和馆藏资源,此番春季班,共有“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和“故事提高班”两门课程在此开设。宋庆龄是“上海的女儿”,她的衣饰着装、兴趣爱好、精神境界,都体现了海派文化传统与现代理念并存的特质。宋庆龄一生中穿着最多的就是中式服装衣服,她尤其钟爱旗袍,我们可以在宋庆龄拍摄于各个年代的历史照片中找到对应。盘扣作为旗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美的展示。学员们在传承学习这项非遗技艺的同时,也能从生活视角进一步认识宋庆龄。而上海宋庆龄故居承载着宋庆龄“家的记忆,国的情怀”,是她一生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故居内的一物一景、一花一草都在静静讲述着有关宋庆龄的珍贵“家国记忆”。“故事提高班”的学员们则可以走进宋庆龄“可爱的家”,以宋庆龄的生活故事、文物故事为脚本学习讲故事,在历史场景中唤醒与现实的情感链接。
当然,还有许多课程立足点位自身优势特点,发挥了更好的文化传承功能。例如亦是首次加入夜校的徐汇区文定路的胶集黑胶文化艺术共享社交平台,开出了《沉浸式黑胶文化学习导赏》课。古典的装修风格,海量的音乐收藏等,让学员沉浸式体验黑胶文化。
今年,老课新开的也有不少。所谓的老课,即以往开过的课程;新开,则是入驻另一个教学点位。例如上海淮剧团去年秋季班在群众艺术馆开设的“戏曲水袖”,今年延伸到了普陀区文化馆夜校分校。而群众艺术馆的“戏曲水袖”今年则成为了外籍学员参与班。加入市民艺术夜校短短一年,上海淮剧团就在这个平台上尝到了“双向奔赴”的甜头。上海淮剧团演出营销部主任章聆轩这么表述:下了课不肯走,要求老师加课;检查作业时,老师发现:没有勤加练习出不了这样成果;而在剧场里,老师惊喜地看到了不少她的学员……这也使得越来越多专业院团参与到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这一大家庭中,因为,这里俨然也成为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平台,这里将走出一批新生代戏曲爱好者,并传承弘扬着戏曲文化。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越办越火,可不是一蹴而就。每一季开课之前,项目组时长忙得不可开交,“我们要踩点,要收集反馈,要深入调研。就是希望这个品牌最做越好,在扩容的同时保质保量,服务更多市民群众。”据上海市群艺馆副馆长徐皓,今年春季班有三分之一课程是新的课程,为打破学院“二八”男女比例,不少课程都是精准设计。徐皓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夜校对以往热门课程进行了梳理,并将之铺展到更多点位。未来,例如非遗手作、传统戏曲等课程,将进一步推向远郊,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