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场讲座,2场高峰论坛,3场发布仪式,1场论文宣讲和1场游戏音乐总决赛暨颁奖晚会……12月12日至14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HOYO-MiX联合承办的“2021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数字音乐节”在上音歌剧院举行。
“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数字音乐节”前身为曾成功举办过三届的“数字音频大赛”。“数字音频大赛”自2010年举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数字音乐交流平台,在推进国内数字音乐发展的同时,持续为高校学子及数字产业的从业人员提供行业交流与自我展现的平台。
从历届“数字音频大赛”中走出来的获奖选手有不少已成为国内该领域的中坚力量。同时,赛事活动对数字音频技术在国内的深层次应用研究、学科发展及其人才培养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
本次音乐节,以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机制为支撑,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学术资源优势,通过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积极筹划与运作,以构建高校主体、政府引导、多方资源汇聚、促进数字音乐内容产业及与相关学科发展为目标。活动联合了28家高校、10余家知名业内企业、3家行业协会、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旨在推动数字音乐技术在国内的深层次应用与创造及其学科发展;推进中国在数字音乐等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加强数字音乐科学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并营造与相关专业领域高速发展相适应的国内环境,促进中国在该领域内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自8月启动以来,音乐节在游戏音乐组、录音艺术组开展了作品征集,以及针对音乐科技主题进行了论文征集。其中游戏音乐组共收到353件作品,录音艺术组共收到125件作品、论文组共收到77篇论文,投稿者涵盖19个国家。
经过高校与行业专家评审团评审,游戏音乐组最终有14名选手入围决赛,录音艺术组有12名选手入围决赛。其中,游戏音乐组在决赛阶段,选手们从组委会指定的24个选题中进行选择,结合美术风格、场景氛围、角色特征、世界观等元素构建的主题特点进行创作。所有作品在12月14日游戏音乐总决赛中由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进行现场演奏,评委现场打分,决出名次。该组别的总奖金高达18万元。
论文组则在8月29日启动了“音乐科技主题”论文征集,10月19日又新增了“腾讯TME特设论题”征集,投稿者既有高校学子,也吸引了不少音乐从业者的积极参与。其中“腾讯TME特设论题”有5篇论文获得优胜奖;“音乐科技主题”论文征集有8名选手入围。
艺术节期间,来自国内外的音乐高校学科带头人与数字音乐行业资深人士参与“游戏音乐创作高峰论坛”“数字音乐产业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并在游戏音乐、录音艺术、电影音乐方向举办讲座,聚焦学术前沿、行业发展、核心技术等方面,展开思想交流与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2日上午,“数字音乐专业联盟”正式成立。据介绍,联盟将作为高校与行业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致力于推动联盟企业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建立更为广泛的产业发展平台;同时积极联动高校的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化应用。联盟主任由本届数字音乐节艺术总监安栋担任,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为秘书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音响调音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同期发布,上海音乐学院荣获“上海市版权示范单位”正式挂牌。
2021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已明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数字音乐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升原始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说,希望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数字音乐节”的举办,与业内专家和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多方携手,共同促进文化创新及数字音乐的内容产业发展、促进校企、校地之间的合作,联合推动音乐文化交流与发展,培养优秀数字创作创意人才。”
(文中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