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李仙花汉剧艺术50年座谈会举行

2024-07-07 14:27 来源: 文旅中国

日前,由广东省文联、梅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戏剧》编辑部、《中国演员》编辑部、广东省剧协、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文艺名家李仙花工作室共同承办的李仙花汉剧艺术50年座谈会在广东省文联举行。来自全国的十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总结提升推广李仙花的艺术经验畅所欲言。

“李仙花汉剧艺术50年”专场演出中的情景表演《授艺》

本次座谈会是广东省文联“广东文艺名家传承系列工程”之一,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造就和宣传当代文艺名家大师。通过李仙花从艺50周年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广东戏剧发展的盎然生机和喜人成果。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表示,李仙花的成就不仅在于她艺术上的修为,更在其眼界、意志和品格。在艺术追求上,她放下襁褓中的婴儿北上求学8年,广学名师,博采众长,成名后又广纳贤才、倾囊相授,有“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眼界和胸怀,堪称“南国牡丹吐芬芳”;在艺术创作上,她两次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退休之后仍醉心创作,这次回梅州排练半个多月,首演前后打了十天吊瓶,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狠劲,成就了“梅花清气满乾坤”的境界;在艺术传承上,她在“二度梅”的高光时刻毅然选择回归广东,为汉剧院筹建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在广东省文联岗位服务了15年,堪称文艺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实践者、引领者。

《章台青柳》选段

中国剧协顾问、原分党组书记,戏剧评论家季国平表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有代表作,从《蝴蝶梦》《金莲》到《白门柳》姊妹篇,她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写不同年代的女性形象,有挣扎、有反抗、又有无奈,是悲哀的、悲伤的、甚至悲壮的。李仙花的魅力所在,就是她不愿意去演比较简单的女性,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角色才能让她过瘾,而这些角色正是创造人物、创造剧目,发展汉剧艺术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李仙花代表作的成功,说明了她的守正创新、她对汉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到了戏剧界的高度认可。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春梅受中国剧协分党组陈涌泉书记的委托发言。她说,李仙花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互融互通,发掘各种表现形式的交叉融合,将广东汉剧的当代精品之作《白柳门》《蝴蝶梦》和《金莲》搬上了电影银幕,填补了广东汉剧电影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空白,以自己卓越的艺术实践为广东汉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牡丹亭》选段

《中国演员》常务副主编,编审、戏剧评论家高扬认为,李仙花没有应景之作,她的创作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东西。她的《蝴蝶梦》在戏剧界影响很大的,开启了一个时代,在人们生活视野比较狭窄的年代,从另外一个视角告诉我们要有绚丽的人生、要有怒放的生命;戏中仙花的唱腔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气质,高音圆润,低音明亮,人物拿捏得非常好。《金莲》继续深入对人性的挖掘,如何从罪恶中审出洁白来,灵魂拷问非常见功力;声腔上也不一样了,变化多彩,开始很艳丽,后来又爆发。《章台青柳》又是在挑战当前最热门、最深刻的一个话题,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如何能够在世界上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很有探讨性;戏中唱腔又变得比较硬朗,表演方面也更英姿飒爽。

《蝴蝶梦》选段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原一级巡视员、党组成员、副主席,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汉剧表演艺术家李仙花表示,50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接下来将继续精益求精打造汉剧精品、不遗余力矢志传承、不负众托引领文艺志愿服务,全力以赴继续当好领头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担当好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文中图片由许建梅拍摄)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