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市磐安县是浙江省中药材主产地,“浙八味”中有五味主产于磐安,已有一千多年种植历史。近年来,磐安县以创建省级“磐五味”传统工艺工作站为抓手,加强研发研培,搭建发展平台,促进资源转化,培育形成集种植、生产、销售、医养、科研为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实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传承。目前,“磐五味”产值达6.19亿元,实现了三个三分之一:中药材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从业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药材收入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浙八味药材城内
打造示范性道地药材基地
至今,当地已挖掘整理古法古方、药膳菜谱200余个,建设“磐五味”数据库,实行非遗项目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深入研究“磐五味”初加工方式,推动形成规范化道地药材生产加工体系。同时,高标准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先后建成大盘山博物馆、中药养生博览馆、“磐五味”传统技艺馆、大晟中药展示馆等一批中药特色场馆,有效发挥实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技艺传承的功能。
此外,建立了大盘山植物园、大盘山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繁育驯化基地、浙江省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三个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组织实施“浙产道地药材杭白芍和前胡的道地性评价技术研究”等项目6个,发布实施中药材团体标准14道,建立示范性道地药材基地2万多亩,贝母、元胡等“磐五味”主导产品产量占全国的20%-60%。
打造职业化人才培养基地
磐安县非遗保护中心着力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聘请一批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校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讲课,培训突出实践能力的养成与提升,将课堂放到田间地头、加工车间、饭店厨房,实物操作、现场演练,并开设非遗“云课堂”,努力扩大“磐五味”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传习人群,累计已培训100多期,培训学员达6000余人。
联合县人力社保局、妇联、科协等部门,制定传承人培养计划,依托磐安县职教中心、浙江求是职业培训学校等非遗教学传承基地,承接“磐五味”和磐安药膳培训,编辑出版国内首册药膳师培训教材,制定“药膳师”标准,其中“药乡月嫂”培训后在东阳、诸暨、宁波等地就业150多人,月工资6000元以上,实现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互促共赢。
对已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参与评选“磐安工匠”“拨尖人才”。采取免费培训、开店有补、创业有奖的政策,激发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磐五味”传承和实体创业中来。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磐安县职教中心设立中医药专业,开设中医药课程5个班,每年招收学生200余名,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讲座、中医药课程、中药材种植实践活动,全县形成了老、中、青、少梯队传承的格局。
打造创新型中药产业基地
磐安还引进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换中心、浙江省中药制药技艺重点实验室等高等院校和研发中心,包括17名国千人才、18名国家级中医药大师组建的“专家智库团”,开展“磐五味”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等环节和产学研等方面的专项研究,成功研制中成药元胡止痛膏,浙贝母片、醋延胡索、麸炒白术、酒白芍、玄参(饮片)等中药饮片,实现了传统中医药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
首届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开幕式在浙八味药材城举行
开展磐安中医药产业园、中药产业孵化园建设,积极培育中药龙头企业,先后引进了浙江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磐安康恩贝药材公司、浙江大晟药业等知名药企,目前全县中药类生产企业24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家,通过药品GMP认证饮片企业7家,形成集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康养产品为一体的中药制造体系和产业集群。
依托中药材交易市场,吸引入驻中药经营户775家,90%以上的浙产道地药材销往全国各地,年交易额达到45亿元。创新推出“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赋码”的“三统一”包装标准,确保“磐五味”等中药材产品质量。建成投入使用“中药材产业大脑”,有效破解了道地药材生产难管理、质量难追溯、质价难兼顾等基础性、瓶颈性难题,为传统“磐五味”产业振兴插上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翅膀。
打造体验式康养旅游基地
磐安县已建成养生博览馆、国药文化城、中药文化风情街等主题旅游景点,开辟了萧统文化广场、悬壶济世广场、中药文化主题公园等17个中药主题旅游项目,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成为游客中药材“浙江购”的最大基地。云水谣芍药基地、新渥千亩贝母基地等中药材基地以及湖上、天山、白云山等以中药为特色的旅游村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点。
药农劳作中
立足“磐五味”传承与品牌打造,从生产加工、药膳制作、养生体验等方面入手,把中医药文化内涵融入康养旅游全过程,精心设计推出“养生药乡观光游”“磐五味乡村自驾游”“药膳养生体验游”“中药非遗研学游”等康养旅游线路,游客可体验“磐五味”种植、传统膏方、药膳、药酒、养生茶制作等,感受中药非遗的无穷魅力。已连续举办13届中药材博览会,2021年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升格成为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成为长三角地区行业类博览会第一品牌。每年举办贝母花、芍药花、石斛花养生文化旅游节,激活历史印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磐五味”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图片由磐安县非遗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