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非遗 | 辽宁朝阳:百集传统神话皮影戏《封神榜》凌源启拍

2024-03-13 11:05 来源: 文旅中国

四百多个头茬、一百多个身子、近百件道具影,影人雕玲珑剔透、操纵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别有韵味。这是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皮影戏《封神榜》拍摄现场隆重且热闹的演出场景。

为切实做好凌源皮影传承与保护工作,让多彩非遗焕发勃勃生机,由凌源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凌源市红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排演拍摄的大型传统皮影戏《封神榜》于3月11日在凌源盛大开机。

凌源皮影戏属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其起源于清代,在三百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北方皮影戏以唱功见长,而凌源皮影戏又以唱腔火爆、节奏明快而著称。生、小、髯、大、丑,接圣通神,演绎古今;喜、怒、悲、恐、惊,唱念杀伐,余音绕梁。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

据悉,凌源皮影戏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6人。有10个皮影艺术团,从业艺人200余人。活跃在辽、冀、蒙、京、津各地,演出地域由乡村城镇不断向旅游景区和一线城市延伸。影人雕刻也在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由此进入寻常百姓家2006年,凌源皮影戏进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随中国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百集大型传统皮影戏《封神榜》根据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的长篇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改编,是从凌源市收藏的300余部、4000多卷影卷中挑选出的精品之作。该影卷以三千年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为主线,是一部再现天界诸神历经劫难、世间王朝兴衰更替的宏大史诗。这一气势恢宏的史诗巨制,是凌源皮影戏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过剧情的演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

皮影戏《封神榜》故事曲折,情节迭宕,人物众多,仙俗两界,妖魔鬼怪,充斥其间,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因其特殊造型多,武场份额大,在中国皮影界,很少有皮影戏班能全本演出。

在凌源市文旅广电局的支持下,非遗工作机构和凌源市红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22年就组建了专门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创排计划,历经十四个月将剧本整理校对出来,同步完成该戏的构思、创意、角色形象和场片设计、唱腔设计,又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雕刻制作影偶。

此次活动,主办方特别邀请到中国音乐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皮影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组的十几位专家连同摄制人员;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朝阳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湖北省皮影协会、甘肃省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国内十几个高校和协会组织的专家学者也应邀赴会,共襄盛举。

凌源皮影戏《封神榜》排演拍摄的启动活动从3月11日起至3月14日,计四天。期间,先后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开机仪式,中国百合博览园、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等活动,并观看了凌源高跷秧歌、榆州鼓乐、凌源灯会表演和凌源皮影文创展示。《中国皮影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组和凌源市文旅广电局联合举办了“多彩非遗·文脉传承——中国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研论坛,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并对凌源皮影戏《封神榜》剧本和排演细节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活动期间,凌源市文旅广电局专门安排了几支皮影戏班在城乡为广大观众进行演出,为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提供考察样本。部分专家学者分赴凌源城乡开展采风活动和田野调查。

(图片/葛鑫)

责编: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