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溯源璀璨中华文明 弘扬当代精神价值 | 湖南高庙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2023-11-02 11:00 来源: 文旅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为新时代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赓续中华文脉指明了方向,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位于湖南怀化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的高庙遗址是中国重要的考古遗址,很多人对它早有耳闻、向往已久。高庙遗址有延续了近3000年的丰富文化堆积,建立起了沅水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框架。其出土的文物令人震撼,它们展现出古人杰出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加工能力,使更广阔的区域都受到影响。高庙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史前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

考古事业在我国文物事业中是理念最进步、机构最完整、步骤最有科学性的。然而从这些年的实践看,依然有很多需要广大文物工作者、考古人员共同努力、不断进步的地方。2022年,高庙考古发掘报告《洪江高庙》正式出版,标志着对高庙遗址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告一段落。下一步,除继续深化对高庙遗址、高庙文化的考古与学术研究之外,还要加强对这一宝贵史前遗址的保护、利用与展示工作。

首先,对遗址及其环境要进行多元保护,在考古工作中要注重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安江盆地有很多文化资源,可以构成中国农耕文明一个重要的展示区域,从古代农耕历史到袁隆平院士在这里做了37年杂交水稻的深耕工作等,都对于人类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看到,同样在一块土地的沿江两岸,古代的高庙遗址和当代农业杰出的创造与贡献是相映生辉的,这是从古至今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传承,这样的历史非常生动、具体。

其次,要进一步揭示高庙遗址的文化价值。纵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持续近3000年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的经济生产模式,是高庙遗址先民们对其山林河谷环境适应的结果。高庙遗址的发掘和高庙文化的确认,不仅为构建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探讨中国早期文明起源及史前精神信仰等重大课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吸取以往工作的教训,广泛地进行考古调查,并积极推进报告写作。

最后,加大学科研究,加强多学科的融入。过去的工作中,学科之间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如今我们要运用立体思维,在考古工作的发掘过程中,让多个开展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人一起参与。刚开始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时候,环境考古学、动植物考古学还不是很深入,现在文物工作者采集土壤,进行古代环境的重构等,从而有了大量多学科的、跨学科的资源融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作为见证历史发展变迁的场域和载体,考古遗址公园及文物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公众认同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庙遗址历经3次考古发掘,又通过艰苦的资料整理,如今已经出版考古报告。下一步,可以通过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式,让其成为大家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于推动游客建立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除此之外,考古出土文物应该成为当下青少年及广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成为百姓生活的一片文化绿洲。高庙遗址可以建设考古遗址博物馆。大量数以万计的出土文物不应该沉睡在库房里面,而应该展示出来,让人们从中领会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高庙遗址在利用与保护方面还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让考古走出研究机构,走到人民群众中,“活”在社会生活中。高庙遗址是中华早期的文明圣地,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遗址,应该加强保护与利用,让社会大众及子孙后代能共享这一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遗产,也让古老的遗址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3年11月2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溯源璀璨中华文明 弘扬当代精神价值》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