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 | 广东深圳清水河总部新城:链接湾区的枢纽 智引未来的核芯

2023-07-21 14:36 来源: 文旅中国

7月18日,广东深圳“罗湖发布”举行清水河总部新城专场,清水河总部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童星与企业共同带来“战新产业主引擎数字经济增长极——清水河:深圳最具发展潜力的总部新城”主题发布会。

据介绍,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清水河片区是最大的仓储和转口贸易基地,被称为“中华第一仓”,承担了整个深圳的建材、能源、食品、外贸等生活物资的储存、中转、运输等功能,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清水河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滞后于周边区域,尤其是随着高铁罗湖北站的落位,片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清水河总部新城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14年的1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38.5亿元,年增长率达29.8%,投资强度持续加强。

2019年10月,罗湖区委区政府在清水河召开攻坚动员大会,同时成立现场指挥部,拉开了清水河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今年初,深圳市委全会报告提出全力打造清水河总部新城的目标,明确了“聚焦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4月,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市总部经济集聚区布局规划》,明确在清水河布局“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清水河有了全新的定位和使命。

童星介绍,清水河重点片区由红岗路、广深铁路、红岗公园围合区域以及玉龙片区、小坑片区组成,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万人。清水河正在加速推进市政道路、轨道交通、高铁枢纽建设:深汕铁路在清水河设立罗湖北站,计划2027年建成,建成后将形成高铁“一南一北双枢纽”的战略格局;地铁14号线已经建成通车,17号线开工在即,25号线纳入规划,高铁地铁“四线换乘”指日可待,清水河片区正式步入轨道交通时代,枢纽地位日益彰显。

在产业发展方面,清水河指挥部成立后,以“保障产业优先、平衡各方利益”为主导策略,全力拓展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罗湖“南金融商贸、北新兴产业”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协商谈判+查违清退+土地整备+重点产业遴选”的方式,盘活存量土地。整合优势资源,引导大业主、大企业带方案、带产业参与城市更新。目前清水河片区内共有产业项目21个,其中建成项目9个,在建项目8个,重点产业遴选项目2个,城市更新项目2个;预计五年内可释放产业空间103.8万平方米,远期释放产业空间279.7万平方米。

此外,清水河片区聚焦软件与信息服务、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智慧经济、数字经济,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聚集区,目前已引进营收亿元以上企业61家,四上企业208家、国高企业58家。预计年产值超500亿元,年纳税超13亿元。创新载体不断壮大,拥有国家级创新载体1个、省级创新载体6个、市级创新载体10个。

2021年,国家城安院落户清水河片区,成为罗湖区首个“国字号”科研机构。深圳城安院副院长况凯骞介绍,深圳城安院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创新设立,是市国资委全资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应急管理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托深圳城安院合作共建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简称“国家城安院”),致力于打造立足深圳、扎根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家级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机构。国家城安院、深圳城安院坚持“两位一体”“一体两翼”统筹运作发展格局,打造覆盖“科研引领、公益支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产业聚集”全链条城市安全发展路径。国家城安院全程参与全国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18个试点城市的建设评估指导,创新研发覆盖6大领域28个业务应用系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创新资源、聚集产业资源,快速培育和引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清水河总部新城实现产业升级、蝶变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岭南)作为1997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中金岭南总部大厦(也称为新材料产业大厦)即将顺利封顶,新材料产业大厦位于清水河总部新城中心区域,清水河一路和清水河五路交汇处,用地面积8313平方米,建筑高度200米,地上45层、地下4层,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其中含商业7680平方米。标准层面积约2400平方米,采用全进口日立超高速电梯、智慧楼宇等配套设施。项目将建成集办公、商业于一体的超甲级智能写字楼,将成为罗湖区清水河片区的标志性建筑。

中金岭南已着手将产业链布局至清水河总部新城,形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另一方面,清水河总部新城作为重要交通枢纽,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客群能力强,这极大满足了企业开展新材料研发、吸引科技人才,形成产业集聚的交通便利需求。

政企联动,助力产业发展与促进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近年来,罗湖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助力产业及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如为新材料产业大厦项目建设争取了约3500平方米的临时用地,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

(供图:罗湖区委宣传部)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