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晚,青青弦歌、楚楚动人“楚剧表演艺术家夏青玲从艺四十周年专场演唱会”作为第十一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的闭幕演出,在武汉剧院上演。当一曲曲承载着荣耀、历经了岁月沉淀的歌弦再次唱响,一个表演更加精湛、声腔更加动人、情怀更加高远的夏青玲,正以更加光彩照人的风姿,闪亮在眼前。
夏青玲是楚剧领军人物,武汉楚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其代表剧目包括《双玉蝉》《潇湘夜雨》《哑女告状》《万里茶道》《向警予》等。
演唱会现场
当天的演唱会,以“梅韵飘香”“百转千唱”“争奇斗艳”“大美楚声”四个演唱单元为构架,通过对获奖剧目选段、传统经典名段和原创剧目代表性唱段的“集结式”呈现,勾勒夏青玲四十年从艺生涯的成长历程,展现其演唱风格和表演风采的独特魅力,彰显其在楚剧声腔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寻女》的仰天悲鸣,《推车赶会》的机灵俏皮,《夜梦冠带》的癫狂梦幻……在“梅韵飘香”单元,夏青玲唱响荣获“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的剧目选段,声音甜美动听,人物性格的活灵活现,让现场的戏迷朋友听得入迷、看得亮眼。夏青玲把楚剧唱美了!这个美,浸润着她对流派精粹的完美传承,融汇着她对时代审美的深刻理解,更是她在艺术道路上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必然回赠。
演唱会现场
梅花香自苦寒来!夏青玲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凝聚了她多年的汗水和努力。
那是夏青玲刚刚从武汉市艺术学校毕业来武汉楚剧院实习的日子。一次演完《白蛇传》,不经意间听到一群年轻观众的议论:“这个白素贞嗓子倒是挺好,可还是没能把楚剧唱好听……”一番话,像一块重重落下的石头,在夏青玲内心砸出了阵阵波澜。“不好听,是不是我的唱法有问题呢?”她突然想到,楚剧的旦角过去都是男演员扮演,男旦用的都是大本嗓,到了今天女演员还是沿袭大本嗓,那当然不会好听,看来要解决问题的症结,必须改变发声方法。
于是,夏青玲开始了行动——自己找声乐老师学习科学发声。一年不行,就年复一年……老师调去外地工作了,那就再找老师……就这样,历经多年练习,再结合各流派演唱特点,特别是关派的报字、润腔和韵味,她终于从“不好听”中走了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演唱会现场
在“百转千唱”单元,沈派女迓腔《断桥》、关派女迓腔和悲迓腔《双玉蝉》,以及优秀青年演员陈晓檬与夏青玲对唱的李派名段《访友》,让人听了还想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和传承的意义,让传统历久弥新,一代又一代赓续。
对于传帮带,夏青玲始终是乐此不疲。即使再忙再累,她也坚持为学生们开唱腔课,一字一句地去教、去传,用汗水和心血,去栽培后辈、滴灌桃李。武汉楚剧院另一位“梅花奖”得主余维刚的快速成长,就得益于这种老带新。余维刚常说,被夏老师带着演戏,有夏老师搭台子,撑场子,一上台就是满满的自信和底气。
“为楚剧事业的后继有人贡献力量,这不仅是我作为武汉楚剧院副院长的责任担当,也是我作为楚剧人对深爱的戏曲舞台的反哺,对深爱的楚剧事业的回赠。”夏青玲说。
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奇斗艳竞芳菲。“争奇斗艳”单元,被誉为“楚剧王子”的梅花奖得主余维刚,花蕾初绽的杨琳、邓雅倩等一批青春面庞登台,既为夏青玲添威助阵,也是为表达传承接力的豪情和决心。“大美楚声”单元,聚焦夏青玲两个原创剧目《万里茶道》《向警予》,选取了其中两个有代表性的唱段,致敬楚剧剧种。
“四十年,春正好、歌未央,我当更加努力,为楚剧出人出戏,为戏码头重振声威,贡献更大力量。”夏青玲动情地说。
(图片由武汉剧院提供)